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团队» 创新团队» 薯类食品科学与技术创新团队

薯类食品科学与技术创新团队

团队首席:孙红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副产物综合利用岗位科学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优质薯条及烤薯加工关键技术研发”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国粮油学会薯类分会副会长、国家马铃薯主食产业化科技创新联盟副秘书长、《Foods》特刊客座主编等职务。

主要任务:

薯类食品提质增效加工:针对甘薯、马铃薯等薯类食品种类少且加工过程营养损失严重等产业瓶颈问题,重点开展无明矾薯类鲜湿粉条(丝)、冰烤薯、质构改良型薯泥、低GI馒头等薯类制品的品质形成与调控机制、营养保持、提质增效加工关键技术研究,揭示薯类加工品质形成、营养保持机理与调控机制,研发减损增效的新技术,创制高品质薯类食品。

薯类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针对甘薯、马铃薯等薯类加工副产物产量巨大,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等重大产业问题,基于我国市场消费升级和居民对于营养健康的食物消费需求,重点开展薯类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突破薯类蛋白、多肽、膳食纤维、果胶、多酚类物质等营养与功能成分,以及纤维素纳米晶、纤维素纳米纤维等生物基材料高效制备技术,创制高附加值产品。

薯类采后保鲜减损:针对甘薯、马铃薯等薯类采后损失大(20%-30%)、鲜食产品品质劣变严重等重大产业问题,通过阐明薯类采后产品营养品质劣变、风味丧失等的发生机制与调控机制,研发新型保鲜技术及复合保鲜剂/膜,攻克薯类采后愈伤、贮藏等采后保鲜技术,并集成应用,降低薯类采后损失率,提升鲜食产品品质。

团队产出:

团队相关成果分别通过2006、2010、2011和2013年的农业部科技成果鉴定,以及2014、2017、2019和2021年的成果评价;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杰出科技创新奖、第15届和17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奖项20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65篇,其中SCI收录171篇,发表在Food Chemistry、Carbohydrate Polymers上的两篇论文被遴选为ESI高被引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9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制修订国家及农业行业标准7项;出版著作35部,其中英文专著4部,参编英日文著作9部,分别由Springer、Elsevier、Wiley、さんえい等出版社出版。培养研究生85名(博士研究生30名、硕士研究生55名)、访问学者9名、短期交流人员7名、博士后4名,其中外籍人员30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