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术动态

美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美国农产品加工业高度发达,80%以上的农产品都是经过加工后上市,农产品增值达到5倍以上;生产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产加销衔接紧密,利益分配机制完善;技术装备先进,经营管理规范;政府重视科研投入,产出效率高。
    一、情况与特点
    美国农业GDP占全部GDP的1.2%,比重虽然不大,但发展水平很高。农产品加工业是美国现代农业重要支柱产业,在提高农业竞争力、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满足民众食物营养需求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主要呈现了以下特点:
    (一)加工原料供应稳定。现代化大农业为加工业提供了标准化、专用化的原料。农场主根据加工、贸易的需要安排生产。过去农场主生产往往是多元化的,现在一般只专注于1~2种农产品,而且种植规模往往达到上万亩甚至几万亩。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场主通过签订协议,确定原料的品种、数量、价格和质量,保证原料的稳定供应。现代农业技术与装备在专用原料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芝加哥Jeschke & Dollinger农场为加工企业专门生产玉米和大豆,种植规模达到2.7万亩,采用了机械化、设施化、信息化和精准化农业集成技术,农业生产主要由5~7人完成,劳动生产率和产品标准化程度很高。
    (二)初加工设施完备。美国的农产品初加工设施与装备非常完备,几乎每个农场都建设了自己的初加工设施,不仅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集中上市面临的收储压力,也为下游的精深加工提供了可靠保障。马铃薯的贮藏主要由农场主承担,贮藏周期可长达8~10个月。印第安那州的Hoekstra Potato Farms种植了约9000亩马铃薯,农场建有马铃薯自动化清洗、分级初加工设施,不仅与马铃薯收获设备配套,而且能够自动输送、堆高、装箱。Elburn Coop公司、Jeschke & Dollinger农场等谷物烘储设施可将玉米的含水率从25%降至15%、将稻谷的含水率从20%降至12%。美国最大的稻米加工企业Rice Land Rice公司分区域建设了32个收储设施,构成了农户烘储——区域收储——加工厂收储的初加工设施体系。
    (三)精深加工程度高。美国农产品精深加工大而专、副产物利用程度高,并且注重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稻米加工企业主要生产精米、预煮米和即食食品,稻壳用作燃料转化能源,米糠主要由专业公司生产米糠油或饲料。畜禽屠宰加工除进行肉及肉制品加工外,骨、血、皮、毛等副产物还被普遍用于生物医药、食品添加剂、饲料等的加工。一般中小型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至少能生产出100多个分割肉产品;Nature Made公司专门利用骨副产物加工硫酸软骨素、氨基多糖等预防关节病的高附加值营养保健品。马铃薯除12%用于鲜食外,其余加工成薯条、薯片、淀粉、马铃薯面包等产品,皮渣用于生产饲料。水果除鲜食外,还加工生产水果营养棒、膨化食品等产品,水果副产物加工成可食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
    (四)技术与装备先进。美国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水平高,谷物加工企业规模大、装备先进、效率高。全美30家大型稻米加工企业的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5%。Producers公司在阿肯色州小岩城的加工厂单体生产线加工量达到40万吨/年,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大米加工装备,一天可有序接收400辆大型货车的原料供应,智能逐车取样、在线无损检测、自动装载运输。印第安纳州的Pork King Packing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生猪屠宰的中小型家族企业,日屠宰生猪2100头,生产规模虽然不大,但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屠宰、真空采血、精细化分割技术装备;工艺流程科学、空间布局紧凑、生产效率高。
    (五)产加销衔接紧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不同环节之间环环相扣,通过合作共同对接市场,有效解决了原料生产与加工、销售脱节的问题。农场主与企业之间采用了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度,农场主既是原料供应商,也是企业的社员或股东。主要谷物产品和畜产品可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通过预期价格发现引导加工企业和农场主生产。物流企业通过基地认证、品牌经营、质量监控等方式强化与农场主、加工企业的合作。如Sysco公司是北美最大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在大中城市周边建设配送中心,实现了生产基地、加工企业与消费的对接,有效地将生产、加工、物流和市场联结起来。Elbure Coop公司以及Cargill公司,利用密西西比河航运便利,在主产区建设谷物烘储初加工设施,以低物流成本,实现产加销一体化运营。同时,美国农产品加工业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从事专业原料生产的农场主一般具有大学学历,有的获得MBA;无论合作制企业,还是家族企业,均由高级职业经理人组成团队实施管理;科研机构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优秀科学家,其中不乏华裔科学家。
    二、经验与启示
    通过这次专题交流,美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一)实行组织形式合作制,优化利益分配机制
    农场主和加工企业之间普遍建立了合作关系一般按照交易量进行数次利益分配,确保加工增值效益回馈农场主。伊利诺伊州的Elburn Coop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玉米大豆干燥、储藏的初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1.5亿美元。公司与农场主之间建立了一种股份合作的机制,其股东包括上千个农场主,农场主销售农产品给公司可获得直接销售收入,按照销售量还可参与公司财年的利润分红。Rice Land Rice、Producers两家公司是全美第一和第二大的稻谷加工企业,加工规模分别达到200万吨、120万吨,均采用合作制组织形式,分别拥有6000家、2500家农场主社员,基本上分三次进行利益分配。农场主销售稻谷给公司,首先获得60%~70%的收入,在7月底财政年度末得到剩余的销售收入,到12月份还可依据当年的销售量获得公司的利润分红。这启示我们,加工企业采用合作制组织形式,产权清晰、分配公平,农场主与加工企业形成利益命运共同体,能够有效调动农场主、企业等市场主体积极性,有利于产业的稳定发展。
    (二)完善科研立项机制,提高服务产业的能力
    美国的农产品加工科研紧紧结合产业需求,形成了完善的科研立项机制。科研项目的立项一般由科学家、企业、公共机构共同提出需求,每五年组织研讨会,规划确定重点研究项目,充分体现了产业的需求。通过外部评价系统和国家项目主管机构对项目的目标、机制进行评价,研发资金由总统批准拨款。美国农业科研主要由农业研究服务局(ARS)负责,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满足民众营养需求、保持美国农业竞争力、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农产品及食品加工技术装备的研发、中试是其主要研究重点。ARS建有4个区域研究中心及100多个研究机构,每年财政预算高达11亿美元,主要用于科研和人员经费支出,中试车间等基础设施全部由财政出资建设,研发费用部分来自于合作企业,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据介绍科研投入产出效率高,投入产出比达到1:20。其中,西部中心主要立足区域资源,重点进行果蔬红外加工、膨化、鲜切、冷冻加工,蘑菇VD强化、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与中试,开发营养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快捷的食品生产技术与装备,并进行技术转化与应用。这启示我们,科研服务产业需求,坚持立项开放性、评价客观性、投入公共性、研发与中试连续性,解决产业关键重大科技问题,才能实现创新驱动,促进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应用,加快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水平。
    (三)强化质量管控,提高产品竞争力
    美国已建立了职责明确、层次分明的质量管控体系。农业部谷物检测服务局负责谷物分级标准制定、出口监管,由其授权的州立或私立的检测机构具体承担检测任务,每个港口都设有检测实验室,对每批产品进行检测。进口农产品的监管由美国国土安全部门负责。农业部派驻检疫人员对畜禽屠宰企业进行监管,包括畜禽进厂检疫、屠宰加工同步检疫、每日的加工生产线清洗检验等。同时,美国的农产品都建立了分级标准,如谷物分为5个等级,牛肉分为4个等级。企业也建立了严格的自检制度,如Hoekstra Potato Farms的马铃薯在清洗分级后,检验人员会从传送带上随机取样进行检测,符合标准的才发货给薯片薯条加工厂。Pork King Packing公司建立了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技术体系(HACCP),关键控制点有专人值守,生产线每天都进行彻底清洗,环保控制严格,污水处理必须达标。这启示我们,建立质量监管和自律机制,通过健全完善质量管理和标准体系,有利于促进企业诚信和品牌建设,保障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及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健全期货市场和保险体系,有效防范产业风险
    农产品期货市场和农业保险为美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场提供了双重保险。芝加哥农产品期货市场1848年建立,是世界上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主要经营谷物、畜产品等农产品及加工品的期货交易,品种多,覆盖面广。期货市场能发挥价格发现的作用,有利于农场主和加工企业锁定预期价格,套期保值,规避经营风险。美国有经认证的18家私营保险公司可从事农业生产方面的保险业务,通过实施保险稳定加工原料生产,防止加工业的波动。农场主向私营保险公司购买保险,出现损失由私营保险公司按照保额赔付,赔保水平可以达到预期收益的50%~85%。美国农业部设有风险管理局,制订了农业保险扶持政策,一方面对农场主保费进行补贴,当遭受重大灾害时,农场主只需承担每种作物300美元的管理费,保费全免;其他情况下政府根据农户与保险公司约定的赔保水平给农民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比如农户投保的是预期收入的85%,政府会补贴保费的38%。另一方面,风险管理局对私营保险公司进行再保险,补偿其损失以确保其对农场主的保险赔付。这启示我们,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和农业保险,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农民可以有效对冲市场、自然风险,减少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从而稳定农产品生产与加工预期收益。
    (五)发展行业服务组织,协调立法和政策
    美国农民虽不足2%,但产业协会、市场、金融、保险、期货、科研等社会化服务人员却达到18%以上,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了美国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的高质高效发展。美国有马铃薯协会、稻米协会及农场联合会等行业服务组织,主要为生产者服务,协调立法和政策制订。如马铃薯曾被误认为是导致肥胖的原因,政府限制学校午餐食用马铃薯。马铃薯协会通过科学论证,表明马铃薯对人体有益,进而说服政府调整政策,鼓励食用马铃薯。农场联合会是由农场主自愿组成的社团组织,会员有600多万,覆盖了全美3000多个县中的2815个,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联合会可向议员、农业部直接提出建议,推动产业政策的制订,在税收、环保、财产、土地、出口等方面维护农场主的利益。农民对社会服务组织高度认可,积极参与,农场联合会的许多会员同时也参加了其他专业协会。这启示我们,各类行业服务组织架起了农场、加工企业等经营主体与政府、市场的桥梁,充分发挥公共服务作用,推动协调行业立法和政策制定,加强行业自律,有利于增强加工企业及原料生产者经营主体地位和话语权。
    三、对策与建议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在中华民族创造的悠久历史辉煌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创造时,强调指出:我们自己不足、不好的东西,要努力改革。外国有益、好的东西,我们要虚心学习。但是,不能全盘照搬外国,更不能接受外国不好的东西。美国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方面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要结合我国国情、农情和农产品加工业实际加以吸收和借鉴,但不能照搬、照抄。我们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健全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政策体系。多种政策工具并用,健全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尽快制定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指导意见和发展规划,提出支持专用原料基地建设,发展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企业的冷链物流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加工流通,通过合作制健全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尊重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命运共同体,推动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在财政、金融、税收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整合现有政策,对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的合作社、企业,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初加工机械购置补贴及各类农业开发、产业化等资金上给予倾斜性支持。
    第二,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体系。以研发体系为龙头,以重点实验室和技术集成基地为平台,以推广应用为重点,整体推进科技创新。完善立项机制,整合和优化国内农产品加工产业资源,扩大科研单位、加工企业、行业协会在项目立项、论证、评价等环节的参与力度;明晰科研单位的职责定位,从农产品加工公共性、公益性、基础性出发,开展农产品加工关键共性技术装备的研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稳定科研队伍;统筹布局农产品加工科研力量,加快启动农产品产地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建设项目,对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中试给予持续稳定的财政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第三,完善农产品加工业人才支撑体系。以经营管理和科技创新人才为重点,以技能型人才为基础,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善于实战的人才队伍。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手段,培养造就一支具有世界眼光、经营管理水平高、熟悉国家产业政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依托重点实验室、技术集成基地、研发体系和行业科研项目,加强领军型科技人员和创新团队建设,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综合利用各种社会培训资源,着力培养农产品加工业生产能手和技能人才。
    第四,建立农产品加工业风险防控体系。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保险机构、生产经营主体(合作社、农户、加工企业)“三位一体”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长效机制。积极培育农产品期货市场,充分发挥期货的价格风险管理功能,引导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运用期货市场对冲风险;创新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风险管理工具和产品,健全农业保险及再保险体系,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和覆盖面;加强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实务和风险管理政策的研究,为政府农业风险管理决策服务,同时开展现代农业风险管理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工作,提高农户、企业等各类主体识别和驾驭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风险的能力。
    第五,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公共服务体系。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健全完善各类农产品加工行业协会等服务组织,开展行业自律、市场开拓、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企业诊断、筹资融资、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对加工企业及上下游市场主体的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统筹协调作用,提出促进行业发展的建议,积极协调立法和政策制定,增强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话语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