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生培养» 导师简介» 硕士生导师

孙红男

硕士招生专业:食品科学                研究方向:食品化学与营养

 

一、个人简历

孙红男,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2006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2011年在北京林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9-2010年赴匈牙利布达佩斯考文纽斯大学访学一年,2012年至今一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工作,从事薯类加工与副产物高值化利用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课题1项、院本级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等项目25项。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1项,社会力量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56篇,其中SCI收录 29篇;出版著作9部,其中副主编英文著作2部、中文著作1部、科普图书3部,参编英文著作3部;授权发明专利25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项。

 

二、主要研究领域

从事薯类加工与副产物高值化利用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薯类加工适宜性评价与专用品种筛选;薯类淀粉及其衍生产品加工;薯类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薯类功能性成分提取及其生物活性作用机制研究;薯类主食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薯类休闲食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高静水压技术在薯类加工中的应用。

 

三、承担课题

1.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优质薯条及烤薯加工关键技术研发(2017YFE0115800)”,2019-2021。

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高静压改善3,5-二咖啡酰奎宁酸与β-乳球蛋白复合物抗氧化活性的作用机制研究(31701614)”,2018-2020。

3. 主持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课题“马铃薯主粮化产品加工中丙烯酰胺形成的动力学机理研究(2016FA014-01)”,2016-2019。

4.主持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课题“甘薯叶粉的高效制备与品质评价关键技术研究(2013ZL014-1)”,2013。

 

四、科研产出

(一)代表科技论文

[1]    Sweet potato (Ipomoea batatas L.) leaves as nutritional and functional foods. Food Chemistry, 2014, 156: 380-389. 第1作者(当年IF: 3.391)

[2]    Effects of domestic cooking methods on polyphenol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sweet potato leave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14,62,8982-8989.第1作者(1区, 当年IF: 2.912)

[3]    Purple sweet potato (Ipomoea batatas L.) anthocyanins: preventive effect on acute and sub-acute alcoholic liver damage and dealcoholic effect.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4, 62: 2364-2373. 第1作者(1区, 当年IF: 2.912)

[4]    Effect of pH, Heat and Light Treatments on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Sweet Potato Leaf Polypheno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Properties,2017,20(2): 318-332. 第1作者(当年IF: 1.845)

[5]    The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inhibition of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of sweet potato leaf polyphenols. 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 2018, 1-11. 第1作者 (当年IF: 4.868)

[6]    Effect of different pretreatment on the microbial diversity of fermented potato revealed b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Food Chemistry, 2019, doi: 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19.03.100. 第3作者 (当年IF: 5.399)

[7]    Microbial characterization of five Chinese traditional sourdoughs b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potato steamed bread. Food Chemistry, 2019, 274: 710-717. 第3作者 (当年IF: 5.399)

[8]    Influence of different hydrocolloids on dough thermo-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in vitro starch digestibility of gluten-free steamed bread based on potato flour. Food Chemistry, 2018, 239: 1064-1074. 第3作者 (当年IF: 5.399)

[9]    Effects of starch from five different botanical sources on the rheological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starch–gluten model doughs.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8, 103: 156-162. 第3作者 (当年IF: 3.579)

[10]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starches from five different sources on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gluten-free model doughs.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7(176):345-355. 第3作者 (当年IF: 5.158)

[11]  Influence of different hydrocolloids on dough thermo-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in vitro starch digestibility of gluten-free steamed bread based on potato flour. Food Chemistry, 2017(239):1064-1074. 第3作者(当年IF:4.946)

[12]  Effects of starch from five different botanical sources on the rheological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starch–gluten model doughs.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7(103):156-162. 第3作者(当年IF: 3.520)

[13]  Preparative purification of polyphenols from sweet potato (Ipomoea batatas L.) leaves by AB-8 macroporous resins. Food Chemistry,2015(172):166-174. 第3作者(当年IF:4.052)

[14]  Optimization of extraction efficiency by shear emulsifying assisted enzymatic hydrolysis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dietary fiber from deoiled cumin (Cuminumcyminum L.). Food Chemistry,2015, 179:270-277. 第3作者(当年IF:4.052)

[15]  Optimization of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of anthocyanins from purple sweet potatoes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Food Chemistry,2013(141):3034-3041. 第3作者(当年IF:3.259)

(二)专利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2项,其中第2发明人19项,部分代表性专利如下:

[1]    一种马铃薯发糕及其制备方法(ZL201410679904.1),2016年1月获国家发明专利,第2名;

[2]    一种马铃薯蛋糕及其制备方法(ZL201410681369.3),2016年5月获国家发明专利,第2名;

[3]    一种全薯类无明矾油条及其制备方法(ZL201410680385.0),2016年4月获国家发明专利,第2名;

[4]    一种全薯类饼干及其制作方法(ZL201410679903.7),2016年10月获国家发明专利,第2名;

[5]    利用甘薯粗膳食纤维制作的无面筋蛋白发糕及其制备方法(ZL201410680213.3),2016年9月获国家发明专利,第2名;

[6]    利用甘薯粗膳食纤维制作的无面筋蛋白饼干及其制备方法(ZL201410681407.5), 201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专利,第2名。

(三)代表著作

出版著作10部,其中副主编英文著作2部、中文著作4部,参编著作4部:

[1]    《甘薯深加工技术》,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40万字,第2作者;

[2]    《Potato Staple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Springer出版社,2016年12月,3万字,第2作者;

[3]    《Sweet potato processing technology》,Elsevier出版社,2017年2月,11.7万字,第2作者;

[4]    《马铃薯营养价值知多少》,科学出版社,2016年11月, 6万字,第2作者;

[5]    《不可不知的马铃薯焙烤类食品》,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年6月,2万字,第1作者;

[6]    《甘薯茎叶的妙用》,科学出版社,2019年1月, 5万字,第2作者;

[7]    《Sweet Potato: Chemistry, Processing, and Nutrition》, Elsevier出版社, 2019年6月,12万字,章节第2作者;

[8]    《Polyphenols in Plants: Isolation, Purification and Extract Prepareation》, Elsevier出版社, 2019年1月,12万字,章节第2作者;

[9]    《Tropical Roots and Tubers》,Wiley出版社,2016年11月,1.3万字,章节第2作者;

[10]  《马铃薯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关键技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1月,29.6万字。

(四)评价/鉴定和获奖成果

[1]    马铃薯主食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2017年11月,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第5名;

[2]    马铃薯中式主食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2017年1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杰出科技创新奖一等奖,第5名;

[3]    甘薯淀粉加工废渣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与示范,2013年8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奖二等奖,第6名;

[4]    一种马铃薯馒头及其制备方法,2017年12月,中国专利优秀奖,第4名;

[5]    甘薯淀粉加工浆液中蛋白及肽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7年12月,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4名;

[6]    甘薯淀粉加工浆液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6年12月,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4名;

[7]    甘薯渣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4年12月,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4名。

(五)标准

[1]    国家标准“食用甘薯淀粉”,GB/T 34321-2017;

[2]    农业行业标准“薯类及薯制品名词术语”,NY/T 2963-2016.

 

五、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2815541

传  真:010-62815541

E-mail: sunhongnan@caas.cn

  • 上一篇:陈捷胤
  • 下一篇:孙玉凤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