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所内要闻

戴小枫所长率农业部第五调研组赴湖北、广东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专题调研

为督查全国各省市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情况,了解各省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受农业部委托, 8月21日至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带农业部第五调研组一行6人赴湖北、广东两省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关于两省、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报告,赴九珠蛋业、富迪实业、李锦记、新会陈皮村等1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园进行实地考察,召开专题座谈会4次。

调研过程中,地方政府和企业主要反映以下问题:一是在扩大生产规模如新建种养基地、加工厂房、配送仓储中心等用地指标一亩难求,征地花费时间长、用地审批慢、办证难、时效性差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二是农产品加工行业利润率较低,生产原料季节性强、价格波动大、企业资金周转期长,加工企业原料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用水用电成本呈上升趋势,使得经营成本不断攀升,如湖北富迪实业股份公司建有江汉平原最大的冷链储运中心,日用电量大,但未享受到用电优惠政策,使得经营成本增大。三是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仍处于加工水平低、综合利用差和耗能高的初级阶段。四是多数企业用地为租赁土地或农业用地,不具备担保和抵押功能,使得贷款融资难度大、成本高,贷款利息负担较重。五是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薪资福利待遇较低,难以吸引现代企业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科技创新、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造成不少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人才短缺困境。六是广东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还出现加工原料供需矛盾问题,一方面由于土地经营权相对分散等原因,种植和养殖环节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管理,造成农残、药残等超标,使原料品质参差不齐,影响了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部分行业和局部地区原料生产与加工能力不匹配,加剧了原料供应矛盾,如罗非鱼、大米等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原料紧缺问题,马铃薯季节性供大于求,但主食加工专用品种原料缺少。

调研中也发现了一批企业、一些地方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和支持,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的新模式、好经验,例如广东江门市新会陈皮村成立全国首创的“陈皮银行”,以新会特有的陈皮加工业为核心支撑,拉动一产、推动三产,以陈皮“育种、种植、收储、加工、交易、体验、鉴定、研发”等为主导产业链,集陈皮交易、特色餐饮、休闲养生、文化旅游、民俗观光等于一体的中国首个大型特色农产品商业文化综合体,企业主体,市场机制,多要素聚集,多支撑体系建设,融合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戴小枫所长在座谈中指出,现代农业是以农产品产后加工、保鲜、物流等为主体、相关服务业为支撑的全产业链新型农业,本质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发展现代农业出路在融合,重点在加工”的精神要求,发展现代农业要努力实现“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的目标,充分调动农民、企业、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实现多要素聚集,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他提出,调研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反映问题,集思广益,把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让党中央、国务院的好政策真正落地见效,让农民、企业、地方政府都笑起来。他建议,各地都要按照问题倒逼的思路,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改革的精神,勇于探索,积极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在土地落实、融资创投、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产地批发等新型农业主体优惠政策。

据悉,李克强总理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高度重视,指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扩大就业,还能带动相关装备技术升级,有关部门要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以有力有效的支持政策,着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培育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升级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农业部高度重视,专门组成五个专题调研督查小组,分赴宁夏、新疆、湖北、广东等10个省对地方政府、加工园区、加工企业等相关主体进行调研。第五调研组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带队,与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调研员张景林、农产品加工局副处长刘晓军等组队赴湖北、广东进行调研和实地考察。

戴小枫所长讲话

座谈会

企业调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