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三周年» 人物风采

科技创新引领花生加工业发展

——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王强研究员

王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30多年来,一直从事粮油加工与营养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获得“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全国首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中国农业科学院领军人才,中国粮油学会花生食品分会会长,“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NPJ Science of Food》编委、《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食品栏目主编。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类”、国际谷物协会(ICC)最高学术奖、中国优秀专利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等。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基础研究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项目或课题30余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6项(欧洲1项、美国4项、日本1项),发明专利70余项,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9项,出版著作12部(英文专著2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Food Hydrocolloids等国内外高质量论文120余篇。

不解之缘,不忘重托

王强出生在花生生产大省山东,小时候常听老人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花生帮助了很多农村百姓渡过了饥荒。1986年在沈阳农业大学攻读农产品加工与贮藏硕士研究生时曾在贫困县建平的一个粮油厂做花生油榨取工艺实验,从此便与花生结下了不解之缘。1989年毕业后到莱阳农学院从事教学工作,期间带领学生开展了花生种植与加工情况的调研,这为后期的花生加工研究奠定了基础。1995年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进行了花生营养机理的初步探索,为了拿到系统完整可靠的科学数据,周末电梯停运就爬十层楼梯到实验室,晚上常常住在实验室观察记录实验结果。1998年博士毕业到中国农科院做博士后并留在院品资所工作后,便将花生加工确定为其主攻方向。王强曾有幸陪同原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院士到山东考察,得知王强在从事花生研究,宋健主席提及《英国百科全书》早就记载了被中国百姓誉为“长生果”花生的特性及功效,并为王强的专著《花生加工品质学》亲笔题词。宋健主席的教诲及厚望更加坚定了王强从事花生加工研究的信心和决心,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阻力和失败,也从未动摇过、放弃过。


宋健主席题词

勇于创新,求真务实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油生产与消费国,普遍采用的传统高温压榨工艺存在油的营养损失重、原料浪费严重及附加值偏低等突出问题,花生低温压榨工艺及设备、花生蛋白及其组分制备、修饰改性等技术水平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及国际竞争力。而国际上由于市场需求与消费习惯不同,花生加工研究主要集中在花生酱、糖果加工等领域,少见适合中国花生加工的技术。为了充分发挥我国丰富花生品种资源的优势,进一步聚焦产业重大科技需求,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做大做强我国花生产业,牢牢把握世界花生加工话语权,王强访企业、下地头,足迹遍布全国的花生企业,开启了“高品质高营养花生油和蛋白联产技术与装备”这一卡脖子的花生加工技术难题的研究之旅。王强无数次往返于大江南北,常常来不及休息风尘仆仆赶回实验室,将考察调研的新发现、新问题、新思路用于调整优化技术方案。特别是2012年实验进行到关键攻坚阶段,正值酷暑炎热,王强放弃了高温假始终坚持奋战在实验室,得了严重的急性肾结石,到医院做完碎石后毅然回到实验室忍着剧痛继续带领团队做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0余年攻关,王强科研团队成功创制了“花生低温压榨制油与饼粕蛋白联产技术及装备”,实现了传统制油技术的重大革新,填补了国内技术领域的空白,该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被国科网评为“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在此基础上,王强牵头制订了农业行业标准“低温压榨花生油技术规范”,建立了国内最大的低温压榨制油与蛋白联产生产线。该成果在山东、河南等多家企业转化应用并产业化。仅蓝山集团销售收入就从2009 年的15.2 亿元增加到2013 年的37.0 亿元,从中等规模的粮油加工企业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低温压榨花生油与蛋白联产企业、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王强研究员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2009年王强作为首席专家带领20余家科研院所和企业承担了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第一个行业科技项目“大宗农产品加工特性研究与品质评价技术”,首次按照4 种加工用途对我国花生品种进行科学分类,筛选出花生油、酱、蛋白加工专用品种73 个,建立了首个花生专用品种与加工特性数据库。技术成果在全国知名花生油加工企业山东鲁花集团、益海嘉里、金胜集团应用,实现了原生初榨花生油和高油酸花生油的成功上市,显著提升了花生酱和花生蛋白产品国际竞争力。该成果被选为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参展成果,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特等奖、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研制的花生品质速测仪获农业农村部“2019中国农业农村十大新装备”。基于在花生加工特性与品质评价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国际同行给予王强高度评价,授予他 ICC最高学术奖——Harald Perten Prize。王强团队受到全球公认的国际权威花生网站美国乔治亚大学国际花生信息网(Peanut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的长期关注,是目前被该网站报道的唯一中国花生研究团队。正是由于团队在花生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王强受爱思唯尔、斯普林格等国际知名出版商的邀请,免费出版了2部英文专著《Peanut: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product development》和《Peanuts: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王强研究员获ICC国际谷物科技协会最高学术奖


王强研究员英文专著

大胆突破,勇攀高峰

创新无止境。《本草纲目》中记载“花生俗称长生果,具有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音止痒的功效”。《大英百科全书》记载“花生中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优于牛肝,脂肪胜于黄油”。王强研究员历来重视从前人的研究与历史记载中汲取营养和灵感,同时历来注重基础研究瞄准国际前沿,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不懈的探索,他在花生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突破。2018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2023年前将在全球范围内停用人工反式脂肪”。一时间,在食品产业引起了较大影响,寻求零反式脂肪的人造奶油替代品就成为现代食品产业亟待解决的瓶颈技术问题。仅一个月后,王强团队历时八年多研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无数次爬起、无数次反复、无数次的验证,完成的成果“人造奶油替代品——一种新型食品高内相花生蛋白Pickering乳液”,终于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该成果被《科技日报》头版头条、中国网、人民网、新华网、科学网、环球网、China Daily、文汇报、中国工程院院刊等各大主流媒体纷纷专题报道。同时,王强团队突破了新型高水分挤压技术蛋白纤维结构难以形成的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出高水分花生蛋白素肠产品,在国际植物蛋白素肉领域达到领先水平,该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美国专利3项。上述成果通过了以世界卫生组织MOY教授为组长的国际同行专家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成果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王强执着不断地从“长生果”里挖掘出了“宝藏”,再次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美国哈佛医学院、康奈尔大学、乔治亚大学、美国国家花生实验室、英国赫尔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国际著名研究机构与王强团队围绕花生食品营养代谢、新型食品高内相Pickering乳液、蛋白结构与功能调控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新型食品高内相Pickering乳液制备


高水分挤压植物蛋白肉可视化平台

使命担当,引领产业

中国农科院建院60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三个面向 两个一流 一个整体跃升”的重要指示,这为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王强作为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的党员,带领团队认真领会,面向农业科技主战场,超前谋划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在响应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乡村振兴及脱贫攻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2019年组织召开了“一带一路”国际花生产业与科技创新大会”, 牵头发起并组织美国、印度、阿根廷、塞内加尔等世界花生主产国共同实施“全球花生加工品质评价大科学计划”, 联合益海嘉里集团、山东鲁花集团、玛氏集团、金胜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发出 《国际花生食品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筹建倡议书》,搭建了 “一带一路”花生产业国际交流平台,为世界花生产业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王强带领组织了山东省农科院、新疆农科院、新疆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塔里木大学以及益海嘉里、山东鲁花等大型粮油企业等,在新疆维稳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仍然多次深入到喀什、和田、阿勒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石河子、塔城等地州贫困乡村和沙漠边缘兵团的田间地头,开展资源环境与花生生产情况调研,谋划研讨新疆花生产业的发展之路。王强提出,新疆拥有种植花生得天独厚的优势,又是辐射中亚一路国家的桥头堡,有潜力成为全球花生种植、加工、贸易中心,并积极向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有关建议。目前,王强牵头多个疆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及粮油加工企业通过协同创新,整合多种科技资源,在新疆建立了花生试验基地1000多亩、试种推广30个品种。王强为首席科学家的兵团第一个有关花生科技的攻关项目“新疆花生加工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示范”,围绕从花生品种、种植、加工、产业化等全产业链系统设计的技术创新链,有望将新疆花生产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新疆花生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及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被评为2019年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


国际花生食品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筹建

率先垂范,甘为人梯

王强做人坦荡、治学严谨、求真进取、以身作则,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不怕坐冷板凳,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在科研一线。他非常重视团队建设,做好传帮带,通过国家留学基金、中国农科院与比利时、荷兰科技合作等渠道分别将团队成员送到康奈尔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法国农科院等国际著名学术机构访学深造。聘请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Frank教授、康奈尔大学Rizvi教授、英国Hull大学Binks教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Sander Kersten教授等作为顾问,为学科方向与团队发展诊断评估、提出意见建议。在重视科技创新的同时,王强也高度重视管理创新,采取了科学有效的科研绩效管理方式,形成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良好运行机制,使团队青年人才辈出、创新活力不断激发,一支拥有全国科技优秀工作者、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首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农业农村部优秀青年、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北京市优秀硕博士研究生等荣誉称号青年才俊组成的粮油团队,在王强的带领下凝聚力不断增强、创新实力不断提升。团队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优秀团队”和“青年文明号”,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创新引领发展,人才赢得未来。过去、现在和将来,王强始终坚持着培养和扶植粮油加工与营养健康工程技术学科领域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并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一批又一批的研究生、博士后,也为世界落后地区培养了一批花生加工留学生。中国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后继有人,中国的小花生必将会做成世界的大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