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科研进展

农业部2015年斥1亿元支持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

     近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发文表示,为推动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该局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资金从去年的6亿元增加到今年的10亿元,增长了67%,主要用于马铃薯和果蔬储藏保鲜,其中1亿元专门用于支持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
    同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以中国农科院加工所为依托单位启动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联盟筹建工作。据了解,中国农科院加工所等研发团队,开展马铃薯主食产品研发攻关,研制馒头、面条、复配米等10余个系列、50余种产品,在5家主食加工企业完成中试试验,在2家主食加工企业实现标准化生产并上市销售。
    7月8日,农业部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试点项目推进落实会议在农科院加工所召开试点。试点包括河北、内蒙、江西、湖北、四川、贵州、甘肃、宁夏等省(区)。
    2013年农业部提出在我国实施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发展战略。2年来,中国农科院加工所薯类科研团队研制出马铃薯馒头、面条、面包、米粉等第一代马铃薯主食产品。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历经近两年时间研制成功的马铃薯馒头,被视为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破题之作。据了解,在农业部科教司的支持下,马铃薯主食化项目被纳入了国家行业科技计划。
    预计到今年10月,马铃薯馒头的销售范围还将扩大到京津冀的500多家超市。到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据了解,农产品加工局将以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作为示范推广平台,组织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示范推广和应用工作。
    马铃薯主食化意味着鲜食马铃薯吗?黑龙江农科院脱毒苗木研究所副所长吕典秋表示,马铃薯主食化并不意味着它会成为人们主要食用的鲜食,而更多体现在以马铃薯为原料的加工食品上,如土豆制成的全粉、淀粉,用它们来制作馒头、面条、包子、面包等。
    据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薯类加工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木泰华研究员介绍,马铃薯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有人称其为人类的“第二面包”。
    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在第一代马铃薯主食产品上市推介活动时强调,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是新常态下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选择,也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资料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不足全世界一成,却使用了全世界近1/3的化肥;我国耕地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据人民日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粮食增产的背后土地污染、地下水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迫在眉睫。有关人士认为,相对于“一生”要用至少六七种农药和生长调节剂的水稻,土豆还不需要太多化学物质帮忙。
    此外,目前中国光、热、水资源丰富,土地平整的地区工业占用耕地现象严重,如江南、华南地区,大部分都在发展工业,农民不肯再种田了,导致粮食的主要产区变成了那些地形崎岖、或土地贫瘠、或干旱寒冷的地区。同时,马铃薯适应性广,耐旱、耐寒、耐瘠薄,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及气候条件都可满足其生长。因此,发展马铃薯种植有利于农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据此前新华日报的报道,有关人士认为,推动马铃薯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品种,旨在应对未来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和口粮品种增产难之间的矛盾,开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路径。农业部有关司局领导表示,马铃薯主食化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是让老百姓吃得更好、更营养、更健康。据了解,农业部为加快推进马铃薯主食化进程,专门研究制定了以“方便实惠,提高人民营养健康水平”为主线的马铃薯科普宣传工作方案,通过加强媒体宣传,引领人民接受营养健康的概念,逐步改善人民营养膳食结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加工所戴小枫所长曾强调,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满足人民营养健康需求的国家战略,是改变人民营养膳食结构,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缓解资源环节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