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中国食品报】中国马铃薯主食产业呈星火燎原之势

    开启膳食结构第三次革命 助力公众营养健康
  国家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提出开启了我国膳食结构的第三次革命,在全国9省7市试点的引领带动下,目前正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用马铃薯制作的油条、煎饼、热干面、薯泥、葱花饼、锅贴、点心、面包、老婆饼等食品已陆续摆上百姓餐桌。相比一年前的马铃薯面条、马铃薯馒头等产品,目前马铃薯食品品种多样,马铃薯粉添加的比例也逐渐加大,已经形成包含马铃薯主食、马铃薯休闲食品、地方特色马铃薯食品等六大系列250多种产品。8月24—25日,正值马铃薯的收获时节,来自全国的致力于马铃薯主食化推进战略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加工企业和金融界的450余人齐聚“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黑龙江省克山县,参加由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指导,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全国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联盟、马铃薯主食开发技术协作组主办,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承办,克山县人民政府等单位协办的“全国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联盟暨马铃薯主食开发技术协作组2016年会”,共谋我国马铃薯主食化产业发展大计。
  联盟积极发挥平台作用
  业内人士称之为“我国膳食结构的第三次革命”的国家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对马铃薯种薯的培育和商品品质的提升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马铃薯主食加工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全国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和马铃薯主食开发技术协作组在成立后的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总结联盟近一年来的成绩经验,分析研判形势,研讨思路重点,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成为此次年会的重点。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泓博士就落实中央及农业部指示精神、联盟自身组织建设、主要工作进展以及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等内容进行了总结和说明。
    联盟主要开展的工作包括:积极开展马铃薯主食产业的调研活动,了解产业的需要、需求;在马铃薯主食产业的加工技术装备方面,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了适宜马铃薯面条以及马铃薯其他产品的马铃薯品种的筛选,提出了“三高、一低、一白”的评准要求,即高干物质、高蛋白含量、高抗氧化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白色薯泥。去年选了87个马铃薯品种,研制了马铃薯含量在50%的马铃薯面条和低面筋马铃薯的挤压技术以及马铃薯挤压产品相关的生产线、地方特色食品的开发;研究成果尽快进行转化和应用,在陕西定边金中昌信设立了2个大型的8万吨的马铃薯鲜薯的恒温气调贮藏库和2条16000吨的马铃薯全粉自动化生产线集成,陕西金中昌信还在辽阳设置了2个年产马铃薯薯泥及初调羹的生产线以及年产6000吨的马铃薯面条复配粉自动化的生产线。
    联盟在全国9省7市开展了推广示范活动。据目前统计,在众多企业中现有56家主食加工核心企业,在这些主要的6个马铃薯主食加工企业中生产的主要产品有250余种。另外就是加大了马铃薯主食市场的推广和展示工作力度,今年6月份第二代马铃薯馒头的上市活动以及马铃薯面条的上市。以科普宣传促进消费,今年主要在北京与中小学生开展互动活动,探讨如何将马铃薯主食产品走向校园,并积极探索马铃薯产业与精准扶贫模式相呼应,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的工作模式,将公司和农户紧密结合。
    下一步,联盟要继续推动地方特色的马铃薯主食工业的发展,进一步分类、整理、发扬壮大,最后实现工业化生产。
    在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潘利兵看来,联盟自身要重点发挥好平台作用。他表示,政府管理的支撑平台,体现行为战略性。同时联盟是产业发展的交流平台,体现组织开放性。联盟内集中了科研院所、加工企业、装备企业乃至初级产品生产者,涵盖了产业链条所有利益主体,为高效的沟通交流创造了条件。“联合攻关的合作平台,体现合作的平等性应是联盟的重要作用之一。”潘利兵指出,联盟要依据产业发展形势,梳理产业发展难题,实行任务动态收集、发布机制,积极为联合攻关创造条件。他强调,联盟要成为成果转化的交易平台,体现利益的共享性。形成科研成果大数据发布、社会资本充分竞价、利益主体透明交易的运行模式。
    联盟理事长、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所长戴小枫表示,要充分调动各联盟单位的积极性,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联盟的推动作、辅助、催化、启发、引导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企对接、助力技术成果和企业IPO进程;二是面对发展的新机遇,不断完善“产学研政银”协同创新机制,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大力推动、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让专家、成果、技术、产品通过IPO孵化,直接输送到市场,探索科技与产业一体化发展新模式,为经济、产业和社会发展做贡献;三是未来30年将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黄金期和关键期,农产品加工产业必将由支柱产业发展成为营养健康产业、战略新兴产业、财富产业、全球垄断产业和永恒的幸福产业。面对新形势,联盟要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遇,综合运用金融投资、互联网+建立大数据和大信息共享机制,为联盟成员发展提供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新思路。通过技术指导、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战略咨询、信息共享等服务,大力推进马铃薯主食产业加工产业开发,开启中华民族营养健康的新时代。
  马铃薯主食家族日渐壮大
    自国家提出实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规划以来,经过以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等科研院所及生产加工企业的不懈努力,截止到目前全国范围内的9省7市已开发研制出马铃薯产品已达250余种,包括馒头、面包、乌冬面、蛋糕及地方特色小吃等。
  此次年会公布了2016年度马铃薯主食加工“十大企业、十大主食、十大休闲食品、十大特色小吃”评选结果。马铃薯馒头、面条、热干面、煎饼、糍粑、烤馕、锅贴、铜锣烧等产品榜上有名。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媒体以及九省七市马铃薯领域的业内人士组成专家组。基于“专业性、代表性、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原则,最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产品,以此引导和推荐公众消费信得过的马铃薯产品的目的。
  戴小枫表示,此次评选也是开展宣传推介活动一种形式,通过宣传引导充分发掘潜在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微信、网络等新型传统媒体的广泛宣传,加大主食尤其是马铃薯主食产品公益宣传力度,重点推广一批加工示范企业和产品,增强消费者消费信心,形成供需两旺的发展态势。
    “在总结今年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完善评选办法,在今年4个“十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评选办法,将陆续推出“十大专用品种、十大栽培模式、十大知名品牌、十大马铃薯人物”等评选活动,以此提升科研单位、企业等各类人员参与积极性,进一步加快推进马铃薯主食产业发展。”
  北京海乐达食品有限公司在此次评选活动中收获颇丰,一举囊括十佳企业、十大主食(马铃薯馒头)和十大休闲食品(千层塔酥)3项殊荣。说起海乐达,京津冀地区,尤其是北京地区的消费者并不陌生,马铃薯第一代、第二代主食产品都是其率先在国内上市,成为引领国内马铃薯主食上市产品的排头兵。
    海乐达董事长何海龙告诉记者,公司在保证现有传统产品质量、产量和效益稳步提升的基础上,一直在积极寻找新型主食产品的增长点,马铃薯主食产品的成功开发为海乐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海乐达作为主食生产销售企业,将马铃薯主食加工技术产业化和马铃薯主食产品市场化作为公司实现马铃薯主食化的最主要任务。何海龙介绍,“2015—2016年公司累计生产销售马铃薯主食产品750万公斤,目前,马铃薯馒头、花卷、面条、面包以及马铃薯酥皮、布丁蛋糕等46种马铃薯主食产品已在京津冀700家销售网点进行销售。”
  好土好水种出好土豆
    致力于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的克山县极具马铃薯产业集聚的优势,作为马铃薯传统种植大县,克山已经把马铃薯产业确定为全县第一产业。克山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素有“黑土明珠”美誉,是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大豆)试点县、农村改革试验区和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高蛋白大豆之乡及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
    “克山县发展马铃薯产业已有百年历史。从1934年成立全国第一家马铃薯研究所,到1958年自主研发克新1号种薯问世,从1980年在全国率先开展马铃薯脱毒技术,到现在引进荷兰、美国、韩国繁育、加工技术,基本实现了从精密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完美转身。”克山县县委书记吴煜表示,“做强种薯研发、做实原料基地、做大龙头企业、做优属地品牌、做活营销市场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
  “以优良品种选育和传统主食特色研发,加速改造升级老字号、促进脱毒种属和土豆、水晶饺,年豆糕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已与荷兰、韩国开展马铃薯全产业链深度合作为动力,以休闲食品、健康食品为主攻方向,延伸马铃薯加工产业链条,深度开发老字号,以综合马铃薯产业园区为载体,加速马铃薯主食工业化传统研发,培育创新新字号。”克山县县长、克山土豆品牌管委会主任赵军骄傲地向与会者介绍着克山马铃薯的各种优势资源。
  齐齐哈尔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玉良表示,希望克山县利用好自身的优势潜力,在种薯研发、扩大生产、市场培育、主食加工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真正把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也希望全国各地客商借此机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克山土豆”,增进共识,合作共赢。
  为了更深入了解克山的好土和好土豆,参会人员参观了克山马铃薯分院马铃薯主食化品种试验基地、北大荒马铃薯集团全粉公司、北大荒马铃薯集团淀粉公司、克山县兴佳薯业原种繁育基地(网棚)及其马铃薯专用薯收获现场。在现场记者看到原种繁育基地的马铃薯秧苗正在网棚内茁壮成长,紫色的花朵在阳光的照射下摇曳生姿。在马铃薯专用薯收获的田间地头,一辆辆大型收获机轰鸣着深耕着黝黑的土地,一串串新鲜的土豆伴随着泥土的气息将很快被加工制作成各种主食摆上百姓的餐桌。
  多维度助力产业快速发展
    “小土豆,大营养,别把土豆不当干粮”,马铃薯科普宣传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在会议现场,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戴小枫主编的《不可不知的马铃薯主食知识问答》《不可不知的马铃薯休闲食品知识问答》《千变万化的马铃薯主食食谱》等8册马铃薯主食科普系列图书首发仪式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这是为了加快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工作,认真落实农业部对马铃薯主食科普宣传工作的要求,强化科普宣传,引导健康消费,普及马铃薯营养知识特别推出的马铃薯主食加工系列丛书。记者看到,该套丛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读者根据书中提供的各种方法实践操作,具有较强的操作实用性。
    创新引领、品牌培育、金融支持、政策护航等多方面要素的共同发力对推进马铃薯主食全产业链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光华博斯特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韩志辉博士、鲜贝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郎冠楠、东方高圣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炳宇3位专家分别围绕《马铃薯六次产业价值再造》《马铃薯产业联盟“产融新四化”》《企业上市及流程介绍》等主题做了演讲。
    众所周知,马铃薯是一个营养较好的作物品种,那么把马铃薯做成主食以后,对这个新的主食产品的营养功能评价就成为很重要的一个研究内容。马铃薯主食化的营养功能评价与消费引导工作目前的情况如何呢?
  农业部食物营养所研究院孙君茂介绍,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从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一是马铃薯馒头,马铃薯复配粉方面,就是复配以后营养成分之间的互相或者直接作用后的营养功能评价。二是了解马铃薯主食产品的营养价值之后,人体食用马铃薯主食产品以后的健康功效如何?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在内蒙古、河北承德的两个中学,联合国家卫计委疾控中心专家一起进行了马铃薯主食产品消费的健康功效评估的研究。此次研究数据非常重要,将来可用这个科学研究的一系列缜密数据来证明不同的人群消费食用了马铃薯主食产品以后,了解对人体健康状况的改善具有明显的效果,并且对引导不同人群消费不同的马铃薯主食产品有了一个科学依据。另外就是在消费引导方面。农业部领导一直强调要首先把掌勺的、负责做饭的群体做好,今年上半年重点是在社区和一些在家买菜做饭等负责一日三餐的人员,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消费引导工作。这三方面的工作对于推进主食化产业是紧密相关的。9月份将针对这三项工作,主要是对健康功效评价的几个试点进行督促检查,了解效果如何,存在什么问题。本报记者 王小萱 文/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