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中国食品报】“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科技创新成果与农产品加工业无缝对接

果蔬多元信息超大型分选设备的技术研究与应用、食品超高压技术与装备、全谷物营养代餐食品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食用菌高值化利用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产品创制……日前在广东东莞举办的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成立十周年的重大科技成果展上,共有 200 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1000 多项科技成果及 2000 多种各类实物展品亮相。由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广东省农业厅主办,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产品加工工程研究所、东莞市农业局等单位共同承办的 2017 年全国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推广活动,共促成相关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达成科技成果转化或科技合作开发意向 204 项,并有 20 个科企合作项目现场签约,签约合同总金额达 3.2 亿元。

形成资源循环发展新模式

由农业部主导的全国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推广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 7届。据了解,该活动累计实现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对接 1000 余项,现场签约总额超过 21 亿元,有效支撑了农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实现提高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是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环境增绿以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均衡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农产品加工业而言,加工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充分满足了人们的需要?这就是农产品加工人未来承担的一项新的使命。”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马洪涛说,在深入分析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新要求的基础上,还要全面辩证地分析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未来发展形势。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发展,产业集中度逐年提高。

据统计,2016 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达 20.3 万亿元、1.3 万亿元,与 5 年前相比年增长 35.9%、28.6%;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 8.1 万家,比2012 年增加 1.1 万家,农产品加工行业的企业向市场供应了三分之二以上的“菜篮子”产品;全行业吸纳了 2500万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10%左右,间接带动 1 亿多家原料生产小农户增收。

但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马洪涛认为,基础差、底子薄,产业转型升级滞后,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平衡等问题仍未根本扭转。所以,必须聚焦农产品加工业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彰显新作为。她说, “要提高质量效益、推进创新驱动、坚持绿色发展。坚持以绿色为导向的发展方式,节约循环利用各类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加工,优化产业布局,形成资源—加工—产品—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促进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

广东农产品加工业的情况又是如何呢?“2016 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 1.41 万亿元,企业数量 6217 家,主营业务收入 1.37 万亿元,利润总额 972 亿元,从业人员152.77 万。”在亮出广东农产品加工业家底时,该省农业厅副厅长郑惠典一点也不含糊。他说,广东对农产品加工业多个重要领域企业的规模提升、装备改造提供了支持,并组织开展农产品加工工艺技术攻关研究,创新应用了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和装备水平。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在成果展上,记者看到了对“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竞争力”理念的践行成果。“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要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技成果研发出来之后要走出实验室,走向企业,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当中,这样我们的价值就会实现。”与会的农产品加工方面的科技工作者这样诠释他们的担当和使命。农产品加工业科技成果转化重点项目签约仪式让与会人员感受到了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企业的脚步不断加快。

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表示,为切实推进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水平,促进“产学研政银”相结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此次全国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推广活动专题,特别安排了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环节,10 项全国农产品加工科企合作项目和 10 项广东省农产品加工科企合作项目成为当天现场签约的一大亮点。

“我们要深入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促进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以后像这样的对接活动我们还要继续搞,而且要搞得更紧密一点,事先征集、对接要做得更早、更密切。”马洪涛说。

戴小枫也表达了同样的愿望, “要继续开展成熟技术筛选、评估和推广工作,建立并不断充实行业技术成果数据库,完善成果信息共享机制,向社会提供科技成果信息查询、筛选等公益服务。要建好信息平台,特别是成果信息共享平台。持续强化科技成果推介,及时发布转化一批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投资规模与产业带动作用强的科技成果包,引领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

业内人士表示,探索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推广活动,促进“一带一路”农产品加工产能合作,也是未来国家积极拓展国际技术转移空间的重要方向。

今后要发挥市场在促进行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企业在市场导向类科技项目研发投入和组织实施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等技术需求方深度参与项目过程管理、验收、评估等组织实施全过程。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结合发展定位,紧贴市场需求,开展技术创新与转移转化活动。

造就国际水平战略科技人才

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是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未来人才建设发展的大方向。活动期间成立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青年工作委员会,标志着该领域的青年才俊有了实现事业梦想的大舞台。这些由农产品加工领域诸多博士组成的青年工作委员会,将为国家农产品加工业未来发展培养和贮备大量专业高端人才。

“农产品加工事业正在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期,未来 30 年是农产品加工事业走向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关键期;是农产品加工产业从支柱产业变成主导产业,从一个普通国民经济技术产业,走向战略高技术产业,从民生产业走向具有中国特色并在全球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产业时期。而这样一个时期,也恰恰是各位在座青年专家们人生事业的巅峰期。”戴小枫对此寄予厚望。

马洪涛也表达了对优秀人才的期许, “青年专家在新、优、强等各个方面的优势突出,要把你们的优势运用到专业领域当中,去发现农产品加工领域中的问题,然后去钻研、研发、转化这些问题,转化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利用各种技术融合发展的过程。将来还会有更多、更好、更新的技术要靠你们来实现。”

另外,在大会活动期间,组委会公布了由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组织评选的 2017 年度农产品加工业十大科技创新推广成果、十佳青年科技人才、十大企业品牌及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优秀工作者。同期发布了农产品加工业青年“双创”平台和第一批青年“双创”项目。

文章来源:http://mp.weixin.qq.com/s/L1eUE9hpiVByIxRdAevcu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