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生培养» 导师简介» 博士生导师» 食品科学与工程

逄晓阳

博士招生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乳品加工与品质调控

硕士招生专业:食品科学(学硕)、食品工程(专硕)  研究方向:乳品加工与品质调控


一、个人简介

逄晓阳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乳品加工创新团队首席,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岗位科学家,内蒙古农牧厅奶业加工团队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奶业协会乳品精深加工与产品创新专委会主任,中国农学会食物与营养专委会委员、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标委会委员、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特种乳专业委员会委员、《Food Science of Animal Products》、《Foods》、《乳品科学与技术》期刊编委等职,主要从事乳品加工与品质调控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技等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及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等4项。

二、主要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乳品加工及乳酸菌资源开发等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

 1. 乳品加工特性与品质评价:以研究不同原料乳特性及其对相关制品品质的影响规律为基础,建立不同产品原料乳的适宜品质指标及评价技术,为合理利用原料乳、提高产品品质,延长及预测产品保质期提供技术支持。

2. 乳酸菌优良菌株选育:以食品发酵工业需求为导向,开展优良乳酸菌发酵剂菌株的筛选评价工作,重点开展降血糖、降血脂乳酸菌的选育及益生功能评价等研究工作。

3. 乳酸菌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平台搭建:解析干酪乳杆菌lcCas9蛋白所识别的PAM序列,基于该蛋白构建食品级CRISPR/lcCas9基因编辑系统。

三、主持课题
1.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20221月至今,项目批准号:CARS-36

2.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乳品加工与品质调控团队,20221-202512月,项目批准号:CAAS-ASTIP-202X-IFST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副干酪乳杆菌CRISPR/lp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开发与评价,20221-202512月,项目批准号:32172190

4.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奶牛养殖绿色智能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 2024-11 2027-10, 项目批准号:2024TZXD021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群体感应系统解析保加利亚乳杆菌自溶的分子机制,20151-201812月,项目批准号:31471603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sRNA与群体感应系统相互作用调控保加利亚乳杆菌自溶的分子机制,20191-202212月,项目批准号:31871833

四、近三年科研产出

参编英文著作1部,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一)代表著作

1.《Trends in Quorum Sensing and Quorum Quenching: New Perspectives and Applications》,2020.04, 参编,CRC Press, Taylor & Francis Group.

(二)近三年代表性科技论文

1.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Human Milk Phospholipids and its Natural Resources: Based on a Similarity Evaluation Model. Food Chem, 2024. 460(Pt 2): p. 140556.

2. Evaluation of UHT milk spoilage caused by proteases from psychrophilic bacteria based on peptidomics. Food Chem X, 2024. 24: p. 102059.

3. Comparison of comprehensive fatty acid profile from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ese human milk project (CHMP) study. 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 2024. 155.

4. Fabrication of Human Milk Fat Substitute: Based on the Similarity Evaluation Model and Computer Software. Molecules, 2024. 29(9).

5. Optimizing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Isolation and Cultivation: Insights into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and Potential Growth Promoters in a Chinese Cohort. Microorganisms, 2024. 12(5).

6. 原料乳及牧场环境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嗜冷菌污染源分析. 中国食品学报, 2024. 24(03): p. 258-267.

7. Fatty acid and triglyceride molecular species of milk fat fractionated by short‐path molecular distill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 58(7): p. 3742-3751.

8. Whey Protein-Based High Internal Phase Emulsion Gel Characterization and Its Effect on the Textural and Melting Properties of Processed Cheese. 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 2023.

(三)专利

1. CRISPR/LpCas9基因编辑系统及其应用(ZL202010531552.0),第1发明人

2. I型普鲁兰酶的突变体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ZL202010716258.7),第1发明人

3. 耐热的I型普鲁兰酶的突变体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ZL202010715201.5),第1发明人

4. 一种获得革兰氏阳性菌群体感应信号肽的编码基因的方法(ZL201510756409.0),第1发明人

5. 群体感应信号肽AIP及其应用(ZL201510756056.4),第1发明人

6. 阿克曼氏粘细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ZL201710724496.0),第1发明人

(四)评价/鉴定和获奖成果

1.液态乳品质提升及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0年7月

2.干酪加工与乳清回收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5年12月

3.功能性乳基料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年12月

五、主要社会兼职

内蒙古农牧厅奶业加工团队首席专家、中国奶业协会乳品精深加工与产品创新专委会主任、中国农学会食物与营养专委会委员、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标委会委员、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特种乳专业委员会委员、《Food Science of Animal Products》、《Foods》、《乳品科学与技术》期刊编委

六、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2815542

传  真:010-62815542

E-mail:pangxiaoyang@163.com


  • 上一篇:佟立涛
  • 下一篇:易建勇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