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中国网】专家:中华传统食品工业化为食品健康产业带来60万亿市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作报告。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摄

    中国网新闻广州1月7日讯 (记者 张艳玲)“我国年产食用农产品18亿吨,80%以上以传统食品形式消费。如果中华传统食品实现工业化,将为食品健康产业带来60万亿元的大市场。”中国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传统食品加工与装备研究室主任张泓5日在广州表示。

    当日,国家食物与营养健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6年年会在广州举行。

    我国年产食用农产品18亿吨

    张泓说,我国年产食用农产品18亿吨,品种有2000多种,营养素有42种, 80%以上以传统食品形式消费,食谱有18万余种。我国虽有八大菜系和地方菜系,但营养搭配不均衡,荤素比例和营养素比例不合理,导致我国居民饮食出现“三高(高盐、高糖、高油)”又“三低(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低膳食纤维)局面,慢性病人数量众多”。

    张泓解释,我国面制油炸主食种类偏多,米制主食多使用抛光精白米,造成大量维生素、矿物质流失。同时居民谷物、主食、蔬菜、薯类摄入量少,动物性食品摄入量大增,人均肉食占有量达170克。还有中华传统菜肴油脂过高,居民食盐摄入量每日人均12克,比建议的6克高出一倍,使我国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18.8%,这与食盐摄入量密切相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传统食品加工与装备研究室主任张泓作报告。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摄

    7成慢性病是吃来的 吃对了能预防

    据2015年的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患者人数达1.14亿人,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患者低龄化、年轻化趋势明显,因为青少年吃得多、吃得好,爱喝可口可乐等碳酸饮料,久坐不动。医学研究证明,久坐2小时,糖尿病风险增加14%,70%的慢性病是吃出来的。

    张泓认为,这样的危险通过会吃、爱动是可调节预防的。食物要多样化,荤素搭配好,谷、薯豆、坚果、蔬菜、动物性食品种类每天要平均摄入12种以上,每周摄入25种以上。动物性食物不是越多越好,应适量摄取,蛋白质过量会增加肝肾负担。

    他建议,少吃含盐量高的酱油、黄酱、红腐乳、味精和咸菜等食品,多吃大豆类、蔬菜水果类食品。他特别推荐民众多吃马铃薯、魔芋、羊栖菜和纳豆。

    “这些东西浑身是宝,富含多种维生素、优质蛋白、膳食纤维、矿物质和有机酸,低热量、低脂肪,对预防慢性病有好处。”张泓说。
    1月5日,国家食物与营养健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6年年会在广州市举行。图为与会嘉宾。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摄

    食品健康产业将有60万亿大市场

    “如果把这18亿食用农产品通过科学化、标准化配方,分配到各种食物中,使其达到营养均衡,这对抑制、预防民众慢性命大有好处。这就需要中华传统主食向工业化华丽转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表示。

    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催生了主食加工业,为中华营养食品工业化发展带来机遇。

    张泓介绍,家庭结构小型化,使得民众在做饭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民众不乐意做饭或不具备做饭条件,民众消费观念从消费型向享受型转变,所以对中华传统食品成品、半成品需求增加,社会化食品加工业应运而生。

    中华传统食品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是食品工业化,如何实现中华传统食品的工业化呢?张泓说,应用现代科技、先进装备,以定量化、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加工代替传统手工制作方式,生产过程实现工业化。

    “科技创新将驱动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实现现代化。基于营养基因组学的个性化服务及工业4.0时代的到来、3D打印技术的应用、GPS及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营养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未来,中华传统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将有60万亿元大市场。”张泓认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