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团队» 创新团队» 植物蛋白结构与功能调控创新团队

植物蛋白结构与功能调控创新团队

团队首席:石爱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从事花生、核桃等植物蛋白结构与功能调控基础研究及产品开发。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欧研究创新旗舰合作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粮油加工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实验室副主任。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全国粮食行业青年拔尖人才”、中国农科院农科英才杰出青年英才、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国农科院“青年创新”专项人才、加工所“珠峰计划”A类人才,兼任中国粮油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科技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绿色食品协会花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粮油学会粮油营养分会理事、中国农学会食物与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学术期刊《Food Biomacromolecules》《Frontiers in Nutrition》副主编、《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al》《中国农业科学》青年编委、《Foods》编委,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地区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网评专家。

主要任务:

植物蛋白资源加工适宜性评价:系统开展花生、核桃等植物蛋白原料挖掘与品质评价基础理论研究,构建油、酱、蛋白等专用加工工艺与梯次利用新技术新装备,并在新疆实现高值化产品与加工专用品种专用工艺全产业链示范与应用,保障油料供给,助力粮食安全。

蛋白产品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系统探究植物蛋白凝胶性、乳化性等加工品质形成与调控基础理论,创建植物基肉制品、新型植脂奶油等颠覆性新产品创新设计与高效制造关键技术,并借助可视化预测、3D打印等新技术实现产品智能制造与个性化定制,推动加工增值,提升产业效益。

功能配料生物合成与精准营养:系统解析植物蛋白、功能性短肽、多酚等功能配料生物合成路径与抗慢病作用分子机制,攻克功能配料高效制备、生物合成与生物利用率提升等关键技术,创制个性化精准营养健康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破解精准营养,助推全民健康。

团队产出:

团队成果“花生低温压榨制油与饼粕蛋白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及装备创制”获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成果“花生低温压榨制油及饼粕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2013年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成果“花生加工适宜性评价与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获2019年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团队获得2015年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类”、2012年ICC最高学术奖、2014年中国专利优秀奖、2017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9年中国农业农村十大新装备、2021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突出贡献奖、2022年农业农村部粮油生产主推技术、2022年度中国食品科技十大进展。团队主笔提交的《关于“大力发展新疆花生产业夯实新疆长治久安基础”的建议》、《关于“大力推动我国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分别得到中共中央领导和国务院领导的批示。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其中国际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2项,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1项,出版著作13部(英文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340余篇。2016年以来,技术转化企业10余家,成果转化收入2000余万元,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50亿元。研发的花生低温压榨制油与饼粕蛋白联产关键技术及装备、花生加工适宜性评价理论体系与技术、便携式花生加工品质速测仪、基于高水分挤压的植物基肉制品颠覆性加工技术、零反式脂肪酸新型植脂奶油制备技术等技术装备在益海嘉里、良品铺子、鲁花、金胜、环丰、安琪等龙头企业广泛应用,助力了产业提质增效、满足了全民健康需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