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让“小土豆”逐渐成为餐桌上的主食——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发言摘登

 以科技创新实现马铃薯主食化

北京工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
 
    尽管现在很多人还崇尚手工食品,但是手工食品在未来我们的食物当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少,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历史发展趋势。

    马铃薯主食化是国家食物安全战略的需求,食物安全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保证中国老百姓一天三顿饭,一是有吃的,二是要吃得营养、安全、方便。

    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马铃薯的主食化,第一个需要做的是加强马铃薯营养知识的科学普及工作。第二个是要通过现代食品加工制造技术来实现传统马铃薯食品的主食化。中国1亿多人口以马铃薯为主食,400多年各地创造了很多以马铃薯为食材的美味佳肴,马铃薯主食理应百花齐放。第三要加强对马铃薯食品加工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的支持力度,支持马铃薯在产地就近加工,在科技立项上首先支持马铃薯的主食化。我们应该有现代化的加工,不能让少数民族地区的老百姓,老是在火塘上烤马铃薯吃。最后,育种上应该优先支持适合不同加工需要的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把握住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方言

    粮食安全不仅仅是量的问题,还有结构和品质的问题,从这一点上说,小土豆有发展成大产业的契机。过去二三十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快速扩大,受益于脱毒种薯单产提高也比较快。但是一个产品要形成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全产业链的过程,不是种的多了就能发展成产业。

    现在,马铃薯产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一是城镇化过程中,居民收入增加,给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给马铃薯进入城市居民的主食提供了很大的机遇。

    其次,收入水平的提高,引起了消费方式的变化,受健康理念、休闲饮食的影响非常大。

    第三个机遇是加工水平的提升。2013年,我国马铃薯淀粉加工能力已达120万吨,比前几年增了20万吨,其中最主要的是全粉的加工能力增加比较多,现在有28万吨。要做好马铃薯加工业,就要找准市场定位,把主粮化成本降下来。毕竟马铃薯淀粉成本还是很高的,要让老百姓接受才能做成大产业。要引导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提高效益,提高加工水平和产品质量。还要加强宣传引导,提倡健康合理的膳食结构。

    马铃薯发展还有一个机遇:转方式、调结构,特别是国务院批准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规划,其中一大项就是关于水资源枯竭地区的结构调整,主要是地下水超采区退地减水工程,而马铃薯的种植正好给了作物调整一个空间。

 农业综合开发将加大扶持

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卢贵敏
 
    如果马铃薯主粮化在我国成功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薯企业进一步提高脱毒水平;加强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建设,支持种薯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建立紧密利益联系机制,降低良种生产成本,让广大农民用得起马铃薯良种;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马铃薯生产,促进马铃薯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从2003年到2012年10年间,农业综合开发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占全国同期粮食增产量的1/4。自2008年开始,国家即专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以后逐年增加,支持农业部重点在西部地区建设脱毒马铃薯良种扩繁基地。目前,种薯扩繁基地项目涵盖河北、内蒙古、甘肃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做到了重点省全覆盖,项目县占到种薯优势县的一半左右;全国主要的种薯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基本上都扶持了一遍。
 
 食品安全要更有保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综合司司长孙梅君
 
    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讲,马铃薯是块根作物,和其他蔬菜、粮食作物相比,它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应该更高才行,用于加工的马铃薯还应有更严格的要求。

    从我们的监测情况来看,马铃薯的生产加工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种植过程中受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在储藏过程中发芽产生的龙葵素,对人体神经是有影响的。在加工过程中,很多小企业为了提高淀粉的黏度,会放一些添加剂。

    行业监管要服务于、助推于马铃薯的产业化、主粮化和主食化。监管部门要完善相关的法规标准。现在马铃薯的行业标准、产品标准还不太完善,食品安全法,QS标准审核体系以及卫生检疫、环保等相关的法律和标准间还不配套,有些甚至还相互打架。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清理行业产品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

    另外还要严格监管执法,对相关的认证、审核、审批,按照审批制度把好加工企业的资质关、准入关,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准入管理。

 成为主粮至少需过“三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
 
    推动马铃薯主粮化,是一件时代感很强的大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中间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有很多关要过。我想至少要过三关:

    一关是消费者爱吃。借力发力,把马铃薯添加到别的食品里面来,完成它的主粮化或者主食化的过程,是一个方向。但是消费者,尤其是青年人接受不接受这种变化呢?要让消费者因为爱吃而吃,而不单单是抱着为健康计的信念在吃。

    第二关是要让农民爱种。农民爱不爱种看效益,效益高自然会种。要提高效益,首先要提高单产,这就要靠科技攻关。另外还有生产经营方式的问题,包括怎么样发展农民合作社,通过延长马铃薯的产业链条,让农民从加工和流通中分享到更多的增值收益。

    第三关是政府爱扶。既然把马铃薯作为主粮,就要和小麦、玉米一样享受到主粮的政策待遇,包括国家在农业领域的基本建设平等待遇问题、良种补贴问题,还有作物的保险问题、生产大县的奖补问题,甚至包括今年的一号文件讲到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的问题。

 要把市场机制引进来

科技部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
 
    我国农业转型的一个很重要表现是重塑国家农业的竞争力,产业链是在国际市场上开展农产品竞争的主要产业业态。发展马铃薯产业链,需要进行一次重大试点。

    第一要调整政策。要发展产业链,就要以市场为主导、以加工制造为关键,以原料化生产为基础,这就需要一套覆盖市场销售、加工制造,同时包括生产环节在内的政策体系。

    第二,现代产业链的主体,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企业。参加市场竞争的,尤其是参加国际市场竞争来塑造产业的,一定是企业。因此,把企业跟农民的关系处理好,培育好企业是发展马铃薯产业绕不过的门槛。

    第三是机制,政府要发挥作用,要支持,但最重要的是把市场机制引进来。中国农业可以说是个奇迹:不怎么靠投资,生产得却很快。去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大概是44万亿,第一产业不到1万亿;贷款余额大概是72万亿,农业仅占4%左右。对资本吸引力这么弱的产业,要想做大做强,就一定要把市场机制引进来。

    从科技部的角度,我们会考虑在“十三五”时期凝练出支撑我国马铃薯产业链发展的创新布局。

 探索缺水地区结构调整新思路

河北省农业厅厅长魏百刚
 
    河北是资源性缺水大省,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7,地下水超采严重。去年6月份,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到河北调研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工作,在听取专家关于马铃薯替代小麦种植试验汇报时指出,“在地下水超采地区,要因地制宜调整结构,积极开展马铃薯替代种植,加快推进马铃薯主粮化”。

    目前,河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250万亩,其中张承地区面积达200多万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

    结合河北实际,我省将积极做大做强马铃薯优势产业。研究制定全省马铃薯发展布局规划和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建议国家将张承地区纳入全国马铃薯优势主产区,力争5年内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发展到350万亩。加快优良新品种培育,加强脱毒种薯扩繁,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和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配合中国农科院继续抓好地下水严重超采区马铃薯替代种植试验示范,探索缺水地区调整种植结构的新思路。

把马铃薯发展成特色主粮

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任卢肖平
 
    如何将马铃薯变成有中国特色的主粮?我认为首先是观念和认识上的问题。200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定为马铃薯年,这是继2003年确定水稻年之后,把马铃薯作为国际推广的第二个作物来宣传的,这说明马铃薯主粮化已是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共识。

    因此,要增加马铃薯的有效供给使其真正主粮化,需要着力克服生产技术方面四个“瓶颈:一是单产,要通过战略性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大力推广优质脱毒种薯。二是总产,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全国供给,南方12个省区都有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的条件。三是要重视培育优质抗旱(北方)和抗病(南方)品种。四是发展专用型马铃薯品种,大力引导种植、加工与消费。

    在加工领域,我认为只有克服加工技术瓶颈才能推出更多主粮化食品。以“加工”为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有力抓手,切实可行:通过初加工,保持和提高传统消费方式;通过精加工,生产米面结合的新型马铃薯主粮产品十分必要;通过精深加工,提取营养物质制成保健与营养食品或药品大有潜力。
 
    链接

    观点:马铃薯变成主粮,意思是让老百姓蒸土豆配炒土豆丝,饭后再来一包炸薯条。

    点评:错!

    在内蒙古、甘肃等地,马铃薯本来就是传统主食之一,直到现在,很多人还把马铃薯划入“饭”的范围;而在南方地区,要让马铃薯取代米饭,确实让人无法接受。

    不过,马铃薯变成主粮,远远不是这个层面上的理解,实际上更多是通过食品加工技术,让马铃薯由“盘子”跳到“碗里”;由“菜”变成“饭”。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开发了马铃薯全粉占比35%以上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和面包等休闲食品,和我们常吃的用面粉制成的食品没有明显的口感差异。未来我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吃到更多以马铃薯粉做成的馒头、面条。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谢从华专门解释到:马铃薯主食化,不是让大家每人抱着一个土豆啃,按照武汉人的饮食习惯,也许在不久的以后看,大家就会吃到土豆热干面。一般人吃土豆粉与面粉混合做成的面包,如果不是提前知道,完全吃不出来是马铃薯做的。

    观点:马铃薯做主食到底行不行啊?馒头米饭当了那么多年主食,吃马铃薯不顶饿。

    点评:错!

    马铃薯能为人体提供全面的营养成分,几乎兼有粮食、果蔬里所有营养成分,被誉为人类的“第二面包”。马铃薯食用后有很好的饱腹感,十分耐饿。研究表明,马铃薯不但利于改善膳食结构,而且还能增强体质健康。

    其一,营养丰富全面。马铃薯含有人体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全部七大类营养物质,赖氨酸含量远高过小麦和稻米,还有小麦和稻米中都没有的胡萝卜素。

    其二,结构有益健康。马铃薯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品质高,氨基酸构成接近于大豆蛋白,易于消化吸收;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预防消化系统某些疾病;热量低,每百克只有77千卡热量,远低于小麦的317千卡/百克、大米的346千卡/百克。而且,马铃薯是所有粮食作物中维生素含量最全的,含量相当于胡萝卜的2倍;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

    观点:马铃薯主粮化,是在为转基因马铃薯开路。点评:错!

    转基因品种食物的安全性问题,在其它作物上一直争论不休,但是,现有马铃薯新品种均为常规品种,所以不存在安全性争议的问题,小土豆尽可放心食用。

    观点:马铃薯主粮化是大好事啊,主粮化之后消费量就会增加,消费量大了,卖种薯收入也会提高。

    点评:对!

    这是山东省滕州市界河镇泓安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安修海的话,农民说是“大好事”就是“大好事”!

    不过,安修海现在还盼着马铃薯主粮化之后能从国家层面出台一些补贴和支持政策。像他们合作社,不仅在本地种植,也在内蒙古流转了土地。但是在内蒙古种植马铃薯享受不到当地的补贴和优惠政策,他们为了享受农机补贴政策,提高机械化水平,都是在本地买了农机然后运到内蒙古去的,他希望以后这些问题都能解决。

    观点:支持马铃薯“逆袭”跻身主粮。在我国这样一个缺水的国家,种马铃薯可以节水。

    点评:对!

    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从南到北、从高海拔到低海拔的大部区域都能种植马铃薯,特别是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扩种马铃薯潜力很大。

    更为可期的是,依靠科技马铃薯提高单产的潜力很大。据专家分析,马铃薯理论亩产可达8吨,而目前我国平均只有1吨多一点。以当前的技术水平,集成推广高产高效、可持续的技术模式,完全可以把马铃薯亩产提高到2吨。

    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角度来看,马铃薯生长需水少,其最低蒸腾系数只有350,而小麦、水稻分别是450和500,这使它可能成为雨养农业的一种主推作物。在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谷物类作物生长发育困难,而马铃薯不仅能正常生长,还能减少水土流失。今年,农业部在河北衡水组织试验,在年降水量500毫米的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完全雨养条件下马铃薯亩产仍达到1.8吨。


    全文链接:农民日报(2015年1月13日 种植业版)
     http://www.69981.com/work/f2015_01_13/1994379.htm(需下载本报阅读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