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助力粮食安全  改善膳食结构——小土豆能否点“豆”成金

   
     飘着麦香的馒头、包子,冒着热气的面条、玉米粥,泛着金咖色的面包和各色糕点,筋道耐嚼的米粉,以及南北方人都爱吃的大米饭,多少年来都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变的传统主食。但是,近期,俗称土豆的马铃薯成为新闻热词,颠覆着“土豆不当干粮”的传统观念。
    日前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将力争通过几年不懈努力,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均有显著提升,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不久的将来,马铃薯主粮化食品将摆上消费者的餐桌。预计到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
    小小土豆缘何被圈点?缘何有望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与其他三大主粮相比有哪些优点和特性?土豆到底是蔬菜还是粮食?在粮食安全和健康营养、引导消费方面有哪些重要作用?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业内权威专家。同时,本报还将就马铃薯后续研发、市场推广及引导消费等问题进行跟踪报道。
    产品研发进展
    第一代主粮完成中试
    1月15日,记者来到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看到了部分马铃薯主粮化系列试制产品:速冻马铃薯鲜切面、面条及米粉、防灾应急即食马铃薯面条自加热套装,现场观摩了马铃薯馒头、面条的加工工艺流程。走进传统食品加工与装备实验室,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像是走进了一间主食厨房。首先看到的是一台正在制作面条的“一体化仿生擀面机”。这台擀面机正在将配比为35%的马铃薯全粉、65%的小麦粉的面团擀成长方形后切成宽细不同的面条。据该所博士、研究员张泓介绍,此台机器今年3月将推向市场,价格在13万元左右,不需要人工,一小时可供300人就餐,非常适合机关食堂、餐馆和配餐机构使用。
    记者被一台正在制作米粉的机器吸引。只见细细长长的米粉正从机器的口端源源不断地倾泻而下,场景煞是可观。据专家介绍,这是一台“一体化米粉成型机”,将原料85%的大米和15%的鲜薯配好后,就能生产出米粉。机器价格大约在5万元。
 记者看到了几个年轻的女博士正在实验室一角的平台上揉着馒头,这些是用40%马铃薯粉和60%小麦粉配比成的马铃薯馒头自发粉制作的馒头。大约30分钟后,飘着特殊香气的馒头出锅了。经过品尝,与普通的小麦粉馒头口感无异,只是多了马铃薯的香气。
    参观完实验室,参加马铃薯主食化产品研究的一线专家介绍了他们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马铃薯专用品种的筛选、工艺化和相关基础研究及中试生产试验。据农研所专家张泓介绍,现已完成22个马铃薯品种的全粉试制,分析了不同品种对马铃薯面条品质的影响,通过对其品质指标——拉伸阻力、TPA质构、气味等进行试验分析发现,以夏波蒂为原料制作的马铃薯面条拉伸阻力显著大于其他品种,而夏波蒂和大西洋马铃薯面条硬度和咀嚼性大于其他品种。张泓还介绍了提高马铃薯全粉占比、添加不同蛋白粉对马铃薯面条品质的影响。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到农研所视察工作时指出,马铃薯主粮化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和有重要价值的创新劳动,可改善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为保障国民吃好、吃健康开辟了新途径。项目启动一年多来,已突破了一系列技术关键和工艺,形成发明专利30余件、行业标准(草案)近10项,研制出了马铃薯馒头、面条、面包、米粉等第一代主粮化中试产品,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取得了巨大成功。
    改善膳食结构
    亦菜亦粮 营养丰富
    传统食品加工与装备实验室通过对马铃薯面条营养评价研究显示,35%马铃薯面条中蛋白质、粗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小麦粉面条,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明显,总淀粉含量略低于小麦粉面条。主要营养指标评价分析认为,35%马铃薯面条还原糖、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小麦粉面条,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小麦粉面条;面条煮制后,马铃薯面条还原糖、灰分含量显著降低。
    35%马铃薯面条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100%小麦粉面条;面条煮后各类维生素含量显著降低,但马铃薯面条维生素含量仍高于100%小麦粉面条。35%马铃薯鲜面氨基酸含量高于小麦粉面条。
    据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介绍,马铃薯的营养成分丰富,100克马铃薯中含:能量318千焦耳,9%—20%的碳水化合物,1.5%—2.3%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低,只有0.1%—1.1%。除含有丰富的钾外,还含有钙、磷、铁、碘等矿物质,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等的含量也比较丰富。马铃薯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在烹调方式方面,马冠生建议薯类最好用蒸、煮、烤的方式,可以保留较多的营养素。尽量少用油炸方式,从而减少食物中油和盐的含量。他同时指出,由于薯类蛋白质含量偏低,儿童长期过多食用,会对其生长发育不利。
    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表示,在人们既往的印象中,马铃薯一直是粗粮,对马铃薯的印象一直不好,但是到了现代,马铃薯应该说是非常好的食物。
    从营养角度看,马铃薯是非常有营养的食物,其最特殊的地方就是维生素C含量很高,而且此维生素C是耐高温的。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普遍缺乏维生素C,所以对于老百姓来讲,吃马铃薯是获取维生素C最价廉物美的方法。
    从慢性病调查结果来看,我国目前肥胖人群已达7000万,超重人群约1.6亿,糖尿病患者已达1.16亿,糖耐量异常人群1.4亿。对于以上人群来说,马铃薯是最为理想的主食,因为马铃薯的升糖指数低,而且从食物交换份的计算来看,50克的米饭或面食可以交换800克的马铃薯,这样就可以让糖尿病患者和体重超标人群安全地吃饱吃好。
    目前,我国市场已经开发出马铃薯面条,这无疑是糖尿病患者和体重超标人群的福音。其除了食用方便外,更重要的是粗细搭配合理,有效平衡膳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容易控制,并且可以充分满足以上人群的饱腹感。(下转2版)(本报记者 王小萱 文/摄)
    链接
    土豆主粮化条件已成熟
    近日,推进土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首次从国家战略角度公开提出,也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事实上,无论从国家安全角度,还是居民营养方面看,农业部、农科院等方面所提出的土豆主粮化,条件已经成熟。
    从种植条件看,土豆适应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新要求,有资格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替代作物。由于土豆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从南到北、从高海拔到低海拔的大部区域都能种植,相比其他作物,不仅节水、节地,还能节肥、省药。 
    工商资本发展空间大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廖洪乐表示,土豆过去长期作为饲料使用,近年来更多地被划分到蔬菜门类,此次提出土豆主粮化,如果把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5亿亩,将占到我国一至六等耕种土地13.16亿亩的十分之一以上,这是相当大的比例,对工商资本而言,发展空间很大。
    目前,我国南北各大产区基本都有工商资本注入,但科技含量、规模化程度、深加工层次还不够高。
    改变习惯成为最大挑战
    廖洪乐同时提醒,要注意到规模化发展可能遭遇的潜在风险。比如南方人爱吃大米,北方人爱吃面条,但土豆要作为主粮餐餐都吃,这一习惯的形成仍需时日。
    当然,这种习惯的改变可能也很快就会到来。“原来中国人不吃面包也不吃饼干,后来从西方传过来,现在也有100年了;30年前大家吃饭时喝甜饮料都会觉得奇怪,但现在也喝可乐、雪碧等。”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分析,由于土豆粉具有面粉达不到的细腻、松软,放到馒头、饼里绝对美味。实际上,甜甜圈中如果没有土豆粉,也就不会有那种独特的口感。
    产业两端存在机会
    消费端的不确定性,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习惯需要从方方面面进行引导,在这个基础上顺势而为,加大产品创新投入,其中会有很多机会。”中粮农业产业基金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朱国洋根据多年经验判断,未来国家要做示范田、建立样板,对于带动产业提升有积极意义,但从投资角度看,“良种”、“良田”、“良法”三者中,最重要的还是选好“良种”,其中包括土豆脱毒薯苗技术。在土豆经济中,种业的机会更为广阔。
    价格波动存在隐忧
    去年4月以来,由于遭遇了先旱后涝的恶劣天气,西南主要产区的土豆量价齐跌,未能摆脱“望天收”的宿命,农户承受了很大损失,遭遇四至六成甚至八成的减产。从4月底开始上市的山东马铃薯,到10月上市的内蒙古马铃薯,价格也出现了20%到50%的下滑,土豆收购价仅为每500克0.5—0.6元,小土豆收购价格则更低,仅每500克0.16元。
    农产品价格改革在去年年底实现全面放开。但市场定价也会伤农,在上游挤压生产者,在下游榨取消费者,同业内则恶性竞争,加之对农业重视有限,最终导致农业供给出现短板。土豆也是如此,经常以3年为周期“跌、涨、稳”,各地农民叫苦不已。
    “在南方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让人们种土豆也不会响应,因为这么便宜的东西谁会种呢?经济规律是拦不住的,即使规定了价格也没有用,因为如果价太高的话,收的人又不要了。”范志红说。

    文章链接:中国食品报 2015年1月21日 头版头条
    http://dzb.cnfood.cn/index.php?d=2015-1-2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