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光明日报】玉米加工“下脚料”实现高值化利用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双列第一的粮食作物,2017年全国总产量达到2.16亿吨。玉米淀粉正是其重要加工产品之一,2017年中国玉米淀粉产量达2595万吨。但玉米除了含70%淀粉,还余有25%左右黄粉,后者作为淀粉加工副产物,此前主要用作饲料,产品附加值低,被视为玉米加工的“下脚料”。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谷物加工与品质调控创新团队围绕这一“下脚料”的高值化利用,历经多年攻关,形成6项关键技术,用玉米黄粉制作出可食用指甲油、可食用保鲜膜、ACE降压肽、醒酒肽、玉米黄素等系列产品;并解决了玉米粉加工性差、不易成型等难题,开发成功纯玉米粉主食、饮料、焙烤制品、玉米啤酒等一系列营养食品。

该团队玉米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王锋介绍,玉米营养丰富,为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作物。为实现玉米黄粉高值化利用,该团队取得了高通量梯度洗脱定向分离玉米黄素和玉米醇溶蛋白、蛋白质改性、超高压—酶解协同处理、自组装凝胶成膜、风味掩蔽、双级酶解调控等六项关键加工技术成果。其核心则是从玉米黄粉中耦合分离玉米黄素和蛋白质,再把获得的醇溶蛋白经过温度、压力和酶处理,改善其加工性能,制造出目标产品。

通过这一新技术,以玉米黄粉为原料制作出的可食用指甲油、可食用保鲜膜等,不溶于水和酒精,却能溶于含水酒精,其表面质地结实、有光泽、抗磨损、抗油脂等,也能高度抗微生物侵袭。利用这一技术,未来可望开发出可食用口红、可食用面膜等安全健康日化用品。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表示,当前如何实现我国玉米资源的高效利用、提质增效以促进玉米产业的绿色发展,如何打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利用现代粮食加工高新技术,全面开发玉米加工产业,对加快玉米产区产业化提升进程,缓解我国面临的玉米产业压力具有重大意义。(光明融媒记者杨舒 通讯员冯浩)

文章来源:https://s.cloud.gmw.cn/gmrb/c/2018-11-21/1201145.s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