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科技日报】我国农产品加工营收近农业产值的2.4倍 关键技术“卡脖子”现象仍存在

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研究员24日在该院“科技创新引领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23.2万亿元,同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与农业产值之比接近2.4: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7.5%。但是相关产业仍存在关键技术“卡脖子”、发展受制于人等问题,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和市场多元化消费需求。

王凤忠介绍,当前,科技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3%,为产业长久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生鲜农产品动态保鲜与冷链物流、产地初加工、小麦制粉、低温榨油、冷却肉加工、传统食品工业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制粉、榨油、榨汁、畜禽屠宰分割等关键核心装备实现从依靠引进向自主制造转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2019年国家监督抽检33大类24.4万批次食品样品,平均合格率达97.6%。

他同时强调,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目前存在问题也很突出:

一是关键酶制剂和配料依赖进口,面临“卡脖子”问题。许多农产品加工重要环节均涉及酶的应用,当前,酶制剂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中国酶制剂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技术上来说,国外垄断了主要的菌种专利,并且国外基因工程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而国内技术还相对落后,发展受制于人,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和市场多元化消费需求,严重供给不足。

二是产后损耗大,存在技术短板。我国生鲜农产品减损保鲜与物流技术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处手工、半机械化阶段,存在两大技术短板:缺乏绿色精准的减损保鲜技术,现有技术装备靶向性低、精准性差、绿色环保性不高;缺乏智能化的冷链物流技术,现有冷藏与物流技术设施设备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低,在途监测不到位、控制不精准,运行成本高。

三是梯次加工技术缺乏,附加值低。农产品经过加工之后交易变成商品,才能增加更大的附加值。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从初加工到深加工、生鲜到熟制的梯次加工技术缺乏,利用不足,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中国当前农产品加工率约为67.5%,尤其深加工技术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10-20年,各种高新加工技术应用不普遍,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四是对资源综合利用缺乏部署。目前,在我国粮油、果蔬、畜禽、水产品加工过程中,加工共产物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仍是可增值的加工原料,但由于工艺落后、装备简陋,新兴企业收集和储运成本高,加工链条短、增值空间小等一系列问题,近60%的共产物没有得到综合利用,只能低值化处理,作为废物丢掉或简单堆放,对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五是对农产品加工装备自主创新重视不够。一些领域加工装备研发落后于技术工艺,国产关键设备性能有待提升,不少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或中试阶段未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中式传统食品工业化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前瞻性不足。

文章来源: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1-03/24/content_1096102.s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