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所内要闻

农产品加工所科技创新工程考核评估会议在京召开

8月29日,农产品加工所组织召开科技创新工程考核评估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李金祥副院长、中国工程院刘旭院士、中国营养学会杨月欣研究员、清华大学刘峥教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方靖研究员、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王守伟研究员、南开大学王硕教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研究所郜海燕研究员、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邹小波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和平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谢丙炎研究员、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乐国伟教授、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张晓琳研究员等13名领域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文学副局长、农业农村部财会服务中心安晓宁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建设局夏耀西副局长等3位管理专家,应邀对农产品加工所2013年以来9个创新团队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考核评估。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戴小枫所长,创新工程团队首席、副首席、科研秘书、职能处室负责人等共60余人参加会议。张德权副所长主持会议开幕式。

李金祥副院长简要介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强调了开展考核评估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意义,提出了具体考核要求。他指出,科技创新工程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一号工程,自实施以来,院里一直着力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了以三级学科体系为引领的科研任务形成机制,构建了以科研团队为基础单元的科研组织模式,探索实践了以科研产出为导向的绩效管理和评价体系,开展了跨所跨学科的协同攻关新行动。但科技创新工程实施以来还存在一些问题,从外部环境来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科技提出更高要求。从内部情况来看,全院研究所发展不平衡,革命性、颠覆性、标志性成果缺乏。他强调,组织开展创新工程考核评估工作,一要判断研究所的发展定位是否符合“三个面向”总体要求,是否符合国家队的定位,是否朝着“两个一流”的目标稳步迈进。二要加快部署一批战略性前沿学科。三要着力解决团队任务分散,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效率不高,偏离“三个面向”等问题。四要发现、培育苗头性的重大成果产出,加大支持力度。五要探索完善创新工程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充分释放创新活力,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考核专家组听取了9个创新团队的5年工作汇报和研究所的整体进展,对农产品加工所自创新工程实施以来取得跨越发展和一系列突破性成果表示震撼;对研究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需求, 创建马铃薯主食化、精准营养与食品3D打印技术体系,引领世界农产品加工学科发展方向和取得的原创性、革命性重大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针对各团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系列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一要加强青年后备人才建设与培养力度,引进高水平青年人才,打造杰出人才队伍;二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培育原创性成果,增强国际学术影响力;三要着力解决学科布局不平衡、不完整的问题,尽快在多个学科方向上实现上下游有机衔接;四要制定研究所成果培育计划,统筹协调各团队,加大成果培育力度,保证每年都有新突破;五要面向精准营养、智能制造建立国家级平台,解决重大科技问题,有效支撑创新工作。

戴小枫所长代表农产品加工所对与会领导、专家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考核专家的评价意见客观中肯,提出的建议具体可行,研究所和各创新团队将按照各位专家的建议和要求认真梳理并逐一落实,紧紧围绕“三个面向,两个一流”,凝聚定位,优化团队结构,调整学科方向,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优化成果培育布局,争取大平台建设。他强调,创新工程是农产品加工所一号工程,各创新团队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面向、两个一流、一个整体跃升”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个人兴趣和个人利益为导向,切实履行国家队职责,全面推动农产品加工所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

据悉,创新工程实施以来,农产品加工所创新工作成效显著。创新工程实施五年来与实施五年前相比,重大项目立项实现突破,先后主持承担了农产品加工领域首个“973”项目、食品加工领域基础研究类资助额度最大的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千万级国家主体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增长7倍,留所经费增长3.8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实现零的突破,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6项,增长2.2倍,发表SCI/EI论文数量增长10倍,5分以上SCI论文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并达到28篇,10分以上SCI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增长7倍(其中授权国际专利3件),获中国专利优秀奖6件。

创新工程考核评估会议现场

中国农业科学院李金祥副院长讲话

中国工程院刘旭院士讲话

考核评估专家点评

戴小枫所长讲话

张德权副所长汇报农产品加工所创新工程整体情况

创新团队首席、副首席汇报五年及中期进展情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