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所内要闻

产业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 面制品制造助推乡村振兴

2019年5月9日至10日,由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资助,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办,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岗承办的“2019年粮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现场考察会”在河北邢台召开。农业农村部质量安全监管司龚加顺调研员、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肖世和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王锋所长助理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郭波莉研究员主持研讨交流。

龚加顺指出,农业质量年启动以来,农业结构得到了优化、绿色发展取得明显进展,质量、品牌、效益等方面工作稳步提高,为乡村振兴战略起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推进质量兴农的基础和关键。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需要全产业链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的设立为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希望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质量安全岗和示范企业继续探索“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为保障优质小麦及面制品质量和安全供给做出贡献。

肖世和表示,保证粮食安全和小麦产业健康发展是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两大任务。近几年小麦产量维持在1.3亿吨左右,数量上供需基本平衡。在此基础上,质量安全工作就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传统模式是从一产开始朝二产、三产延伸为主。金沙河探索了以二产为龙头,向上游、下游延伸的模式。二产是一产生产农产品的承接者,又是三产产品销售的供应商,可以将市场的需求直接传导至农业生产,从而实现融合发展,不失为有益探索。

王锋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产融合工作。研究所在农业农村部领导下,在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协同河北金沙河面业集团不断在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品质品牌打造方面下功夫。从2008年开始,研究所小麦加工团队与金沙河集团合作,紧紧围绕小麦产业链,从小麦原粮供应至自动分类贮存、从质量粗放管理至节能降损技术提升,从产品研发至市场开拓,不断凝练企业文化,打造新业态、新模式,共同推动挂面制造产业的创新发展,体现了“创新创业创造”一体化、一条龙的实践,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期待着双方紧抓农产品加工业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继续盛开合作之花,常结融合之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魏益民教授指出,在中国社会发展全面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如何发展?答案需要向企业家、科学家、经济学家和市场投石问路,特别是向产业经济学家请教,把农产品生产、储运、加工、市场、消费的研究成果置身于产业经济的大背景下,让企业家在政策支持下去大胆探索和实践,走一条产业单元、产业技术、产业经济、产品市场融合之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河北金沙河面业集团有限公司魏海京副总经理介绍,金沙河集团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业增值,农村增益。在一产环节,以加工企业为龙头,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或投工参与经营。农民可享受到土地流转和投工的收入。土地集中连片经营后,土地利用率提高2%;农机费用下降100元/亩,农资费用下降50元/亩,灌溉用水电费用下降20元/亩。二产环节,提高原粮质量稳定性,提升生产技术的自动化,加强管理的精细化。三产环节,积极探索物流、电子商务、餐饮、工业旅游等项目,创造增量效益,提高了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018年,企业实现产销挂面100万吨,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挂面生产企业;年加工小麦250万吨。

会议考察了河北金沙河面业集团探索的粮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大田生产、收储、制造、储运等环节,研讨了产业融合发展理论、小麦育种与质量控制体系、区域小麦品质特点及产业化建议、小麦全产业链质量管理探索、科技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支撑作用等。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抗病材料创新岗位科学家马传喜,南方麦田生态管理与产地环境治理岗位科学家沈阿林,临汾、徐州、扬州、南京、六安、咸阳、邢台等试验站站长,以及冬春混播区高产栽培岗位、亳州、杨凌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经营主体代表近50人参加了考察和研讨会。参会代表反响强烈,纷纷表示,会议组织很成功,研讨交流有新意,现场考察很震撼。

龚加顺调研员讲话

肖世和研究员讲话

王锋所长助理致辞

研讨会现场

观摩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现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