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所内要闻

专注一粒麦  兴农益民惠万家

——加工所魏益民教授获农业农村部离退休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近日,据农业农村部有关文件,加工所魏益民教授入选离退休先进个人。魏益民教授曾担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是我院一级岗位杰出人才,加工所首任所长,于2017年11月退休,现担任谷物加工与品质调控创新团队顾问。退休7年来,他坚守初心、奋楫笃行,始终将我国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持续推动我国谷物化学与加工技术创新与普及,积极为研究所发展建言献策。即便在因病住院期间,他依然坚持在病床上工作,时刻践行着科学家精神与农科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躬身一线、严谨治学,以谷物科学与加工技术增进民生福祉

魏益民教授是我国第一批留学联邦德国,回国后从事农产品加工科技的人才。他常说“农产品加工是从农田到餐桌的最关键环节,关乎食品质量与安全,关乎百姓民生福祉”。1991年回国后,魏益民教授就投身于小麦质量与安全分析评价及加工技术研究。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领域,他提议并带头组建了国内首个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率领团队研发的“农产品及其危害物溯源”技术成果和“验证溯源指标稳定性、有效性理论的多年、多点模式试验”结果先后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小麦籽粒质量分析与加工技术领域,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的支持下,按照科企科产融合发展的思路,他带领团队解决了我国挂面制造业长期存在的原料质量不稳定,干燥过程次品多、能耗高,生产效率低三大突出问题,历经20年打造了目前全球最大的面条制造企业——河北金沙河面业集团,为企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实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示范和经验。为解决挂面干燥次品多、能耗高的难题,魏益民教授带领团队助手和研究生常年蹲点企业,创造了挂面烘房在线监测、实时跟踪记录技术平台,通过揭示挂面温度场分布、水分迁移过程和状态变化规律,创建了挂面干燥动力学模型,将基础研究与工艺设计、装备制造相结合,实现了挂面干燥多因素多点自动控制,面条生产损耗降低50%以上,生产能耗降低23%以上,有力保障了粮食减损和绿色发展。为使企业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让农民种麦更有收益,他指导团队连续30年开展全国主产区小麦籽粒质量调查分析研究,每年都亲自带队下乡收麦,悉心指导抽样过程和数据处理,撰写的相关调研报告,为政府部门指导小麦品种布局、推动优质小麦生产提供了可靠支撑。魏益民教授在退休后依旧扎根一线,调研生产问题、指导技术升级、分析市场需求,常常一干就是半个月不停歇。为了解小麦生产、品种特性和存在问题,他坚持与基层技术骨干、农民同吃同住,教导团队青年职工与研究生要支撑好产业发展,必须在谷物化学理论指导下,具备小麦产业链的系统思维,从种植、收储、制粉、食品制造、产品销售全方位亲身实践,做好调查与研究。为了提高企业技术骨干与工人的技术水平,他坚持亲自设计培训课程内容、亲自授课讲解。他用基层工人们听得懂、好理解、记得住的语言和思维逻辑进行沟通交流,和工人打成一片,耐心听取工人们的想法和建议。在他的影响下,团队形成了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在谷物化学研究、小麦加工技术提升、面粉新产品开发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咨询方面形成了重要影响力,得到行业高度认可。


创新发展、强农兴农,推动小麦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魏益民教授是一名技术专家,更是一位战略科学家,他将市场需求、储运物流、加工技术、国家政策等与小麦产业发展和企业愿景相结合,针对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提出全方位支撑小麦产业链、供应链高水平发展的研究与技术方案,让科技成果真正转化成为推动产业链发展的生产力。2018年,魏益民教授指导金沙河集团制定实施了企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计划。新冠疫情期间,他坚持通过视频或驻留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确保复工复产工作有序推进与产能持续提升。在魏益民教授的协调与指导下,加工所与河北金沙河面业集团持续围绕小麦全产业链、供应链开发开展技术合作攻关,从小麦原粮生产至分类储藏,从质量管理至节能降损技术提升,从产品研发至市场开拓,从凝练企业文化到打造新的产业模式,全方位促进了我国小麦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业增值、农村增益。河北金沙河面业集团从一家小型民营企业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河北省百强民营企业,吸引了大量有志青年扎根农村,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不断讲述着产业兴旺的生动故事。而魏益民教授组建的谷物加工与品质调控创新团队,走在了国际谷物化学研究的第一方阵,团队围绕谷物原料物质基础与加工适宜性评价、加工关键技术、营养健康谷物产品创制等重点方向,先后攻克了一系列产业核心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4位博硕士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目前,团队正聚焦构建旱碱麦加工体系,开展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奋力探索实践。


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为研究所事业发展献策献力

退休后,魏益民教授时刻关心着加工所科研事业的发展,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科学家精神与农科精神。2018年11月,他因病住院做了十二指肠重建手术,术后病情刚刚好转可以坐起身子,他就边输液边给学生指导论文。医生、护士都劝他要多休息,他却说“早就答应了学生,马上要毕业答辩了,得抓紧时间看,别影响了学生毕业”。近年来,魏益民教授先后就《践行三个面向,提升创新能力》《关于食品产业发展与我们的研究重点》《我们为什么要读博士?—如何通过“R&D”实现创新》等回所为青年人才授课指导,他深情寄语“知识是基础,思维是构架,文字是砖瓦,创新是宝塔。愿每一位青年学子,躬身科研,勇毅前行,服务三农,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2024年4月至5月,魏益民教授再次住院,他叮嘱家人不许将住院的事情让研究所知道,自己却始终没有停下工作,团队每次会议、研讨他都以视频形式参与,积极提出中肯意见建议,直至5月手术前,他还在病床上支起电脑撰写科普文章。11月,魏益民教授凭借其突出的学术成就,入选中国知网“2024年度知网最具影响力学者”。他常说“科学家的人生轨迹就应该是学知识、用知识、创新认知、开发技术、服务社会、惠及民生。”

魏益民教授是加工所优秀典型的代表。他对科技创新工作执着不懈、求真务实、永攀高峰的精神追求和兢兢业业、严谨治学、恪尽职守的工作作风,更是农科精神的生动写照,值得所有农业科技工作者学习发扬。

1732672182716.p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