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术动态

中国科研的未来要靠谁?

    由于课题需要,本人现在某供水企业做现场工作,因此得以接触到刚毕业几年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或者硕士研究生。今日饭桌上,有个某工大硕士毕业几年的姐姐(暂称S)发问我为何选择国内直博,而不去国外或者读个硕工作得了。暂先不说我的兴趣问题,能不能去的问题和我是否“傻”的问题,且看其言下之意——也是其话的字面意思,就是,国内的博士读下来也并没有什么用,无非就是写写本子报报账,帮老师套套经费等,混个已然不值钱的文凭而已。 
    我问道:那你看中国科研还有没有未来?S答道,按目前来看,没有。
    悲伤!更悲伤的是,我竟没有十足的底气去反驳。无论已经在“研究生”生涯中混迹研究多年,还是连“研究门”都没迈进的外汉,都很时兴批评批判口诛笔伐,纷纷表示对学界现状之痛心疾首和深深鄙视。科学界大环境大生态已然如此,岂是我等小辈能逆反改造的?然而,我的嘴上还在争论: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就不能少水几篇论文,就不能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几年时间做点有意义的科研呢?果然是自取其辱,我已料到必然到来的S的迎头痛击(或是语重心长?)——你以为现状是你(个土博)能改变得了的?我们刚读研的时候也像你一样的!但X年之后毕业之时,你就不会再跟我这样说了。哎,还是too young too naive,无奈,羞愧,败下阵来。
    然而,还是想“私下”在此地多说两句。
    我国的研究生培养的一大问题,在于“选拔”出了相当大一批毫无志于科研的人。这批人进入这个体系,是奔着更好的“钱途”去的,而绝不会愿意主动做点实际工作。接私活、干实习是个常态。他们从这个体系中抱着文凭迈向社会的时候,颇有感触地说,天空中没有鸟儿的痕迹,而哥已经水过。研究生嘛,认真你就输了。
    我相信,还是有一些人对科研有点兴趣的。但是光有这个大大的不够,你忘了还有好多“叫兽”吗?摊上不学无术的老师,你就得不停地替老板报账套钱,每个月去老板公司打打工,可能还得带孩子呢。oh,no,这难道就是研究生活?说好的科研呢?终于捱到毕业,却早已看破一切,所谓科研就是个自欺欺人的笑话,大失所望啊后悔莫及啊!我已失足,不能让后继者重蹈覆辙。你要读研究生?什么?还要国内读博?……
    前些日子网络上贴出来了2015年杰青的评选结果。看到有人评论——什么杰青,全是垃圾。我觉得,咱们中国人的酸葡萄心理也是很严重的。不懂你的专业,不懂你的领域,不是问题,咱有的是巴掌和大棒,先打上去再说。比如,评论“女博士”是异类的,有几个是女博士?人家的世界,你是真看过、了解过还是实实在在体验过经历过?人云亦云耳。
    在我看来,中国的科研,尤其是对年轻一代人来说,最缺的,不是经费,不是基金,不是知识,而是信心。
    上个世纪,老一辈科学家以极大的热情,用计算器和草纸造出了原子弹。今天,我们有了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却不再相信我们能做出有意义的工作、顶尖的科研了。信心哪里去了?除去现行评价制度、考核制度、选拔制度的原因,信心很大一部分是被老师和学生自己共同消磨掉了。一个不合格的导师让本来就不太上路的学生在科研的道路上多走歧路,甚至到最后都没有走上正路,学生因此对老师(或者叫科学家)、对科研的信心丧失殆尽。一个不合格的学生,自己不成器,还会四处“宣传”自己的失败,对自己“老板”戏谑、埋怨甚至辱骂,让后来者对科研敬而远之——不对,大概连“敬”都没有了。在老师和学生之外,还有个拜金的社会风气和混乱的网络语言生态,哪里还有什么信心?
    但是,中国科研真的没有未来吗?我看,还是有的。那希望又在哪里呢?除了各种名目的人才计划,我觉得希望还在于我们每个人自己。
    与其等着所谓制度的完善,与其对现状骂骂咧咧,与其无休止地讨论,与其陈词滥调地批评批判,我们不妨先从自己做起,我相信,自己一个小团队这个生态系统还是可以尽量维护好的。
作为一个学生,我们该对自己负责。有点科研兴趣的就去钻研探索,没有兴趣的索性就不要进了研究生这个门。你愤怒中国的科研是垃圾是copy,那就从你开始努力做有意义的做original。作为一个导师,你就该对学生的学术生活予以指点,对其人生发展尽量照顾。Science上有篇文章中提到,伟大导师的标志是能把学生的学术和个人发展前途都能照顾到,对此深以为然。自上世纪起,中国的科研几乎从零起步,逐渐积累、追赶,各种体制机制的问题也一直存在,十分不易。而今,我们是否该有些担当。
    圣经第一卷中,举世黑暗的时候,上帝说,Let there be light; and there was light。我们当然不是上帝,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道光。
你暗下去,世界就会再黑暗些。你若亮起来,世界也将更光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