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术动态

推进与中亚国家农业科技合作, 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9月2日,由新疆农科院、新疆农业大学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共同主办,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孔子学院、自治区科技厅、教育厅给予大力支持的2016“推进与中亚国家农业科技合作, 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高层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隆重开幕。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助理总干事王韧、前副总干事高级顾问何昌垂、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蔺惠芳、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常务副院长梁子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副局长王述民、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副处长张雯丽、自治区人民政府外办副主任邬光荣、新疆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贡锡锋以及相关研究所专家、相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50余人出席了高层研讨会。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助理总干事王韧强调,FAO作为联合国农业领域最大的组织,一直致力于食物与农业发展治理,其任务和作用是提供信息、帮助其他国家制定相关政策。中亚国家与我国展开农业合作的意愿包括民间对农业合作预期需求非常强烈。中亚地区人口增长具有不一致性、农业GDP的变化、气候及自然资源的独特性导致政策不可“一刀切”。如何推动“区域一体化”、提高进入市场能力,市场建设、能力建设成为了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FAO提出了对中亚地区的5个重要支持领域,一是以可持续的方式提高或增强食品安全和营养,把食物营养提到一个重要高度,二是面向小农的为中亚国家政府提供政策建议支持,三是关注气候资源管理,四是关注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及食品安全管理,五是在相关贸易中提供政策支持。
    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在会上就食品加工产业在“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中的作用作专题报告。他披露,2015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达19.4万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8%,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1:1,已成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支柱产业。《中国国家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深入研究食物、营养和健康的关系,建设健康中国”,农产品加工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营养与健康。营养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创造财富的永恒幸福产业,在精准营养的大目标下,政府、联盟、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形成大协作,综合进行粮油、薯类、果蔬、肉类产品等大食物生产,建立个性化食物营养与代谢大数据,研究出覆盖所有人群、平衡膳食营养的系列大配方,催生诸如工业化生产、个性化服务的大产业。戴小枫强调,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全球将进入新一轮战略格局洗牌,农产品加工业将进入爆炸式发展期,中华民族优势垄断产业也将快速崛起。以中式传统菜肴食品工程化的战略机遇为例,必须从原料标准化及产品评价技术研究、中式食品工艺挖掘与整理、工程化适应性改造研究、工程化共性技术研究、工程化核心装备研制及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构建六大方面着手,实现传统农业转变为营养健康、创造财富的战略新兴产业的神奇一跳。并以加工研究所近年来在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与示范项目上取得的工作进展为实证分析讨论了如何调结构、转方式、增供给、提效益、制造大食品,更新观念、变革模式、建立全新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管理体系、创新体系及相应的社会支撑体系,加速现代农业发展,实现走出去的发展目标。
    会议期间,14位主要嘉宾围绕着中亚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需求分析、中国-中亚农业合作平台和能力建设、如何聚焦新疆核心区平台、强化顶层设计和凝练重大项目、科教机构及FAO如何为政府及企业的农业走出去提供支持等内容进行2次圆桌讨论。
    与会专家运用可持续的观点,探索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总结和推广国际组织、国家相关部委、自治区、兵团相关厅局、自治区科研院所、大学在与中亚国家合作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深入分析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科技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及其对策,准确把握国家、自治区政策导向,全面了解企业与中亚国家合作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准确定位“农业科技丝绸”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所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凝聚各方共识、精心打造推进与中亚国家农业科技合作, 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平台,为国家、自治区制定政策的相关部门建言献策和提供参考依据。
    与会专家表示,从目前农业“走出去”的情况来看,优势与挑战共存。我国农业从2006年“走出去”至今,已与五大洲30多个国家建立了农业投资合作关系,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交流关系,涵盖农、林、牧、渔几大主要农业领域。目前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低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传统领域,没有从战略上建立农业投资、贸易等互为一体的全球农产品供应链。此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农产品出口促进作用不明显,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投资区域和领域高度集中。未来“走出去”战略发展应与我们国家“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发展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加速中国现代农业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产业的“走出去”应从延长产业链尤其是提高附加值方面进行考虑;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与中亚、俄罗斯地区项目的结合应落地从实处做起,寻找优先领域、旗舰项目;分析新疆区独有的生态环境,找寻与中亚地区相似之处,借鉴其经验技术达到双赢目的;加强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优化风险与市场机制,打破地区与国家合作范围,强调政企合作。这需要有方向更明确、利益定量化的顶层设计作为指导,从市场运作角度避免“散养”现象;以科技合作作为引领开展经济、贸易合作;整合合作资源,借助多方力量捆绑在一起抱团“走出去”,将风险降至最小;明确企业社会责任,杜绝短期急功近利行为,开展规章制度及相关法律的培训;为引领“一带一路”能力建设,设立新特政策、专项拨款;利用新疆地理优势加强战略投资;加强与中立性强,有资源、有渠道、有信息的国际组织合作,借助第三方力量,充分利用科技、教育界NGO组织,加强战略性教育,强化加强人才培养与合作。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助理总干事王韧发表讲话

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作专题报告

研讨会现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