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 百家争鸣» 第1期:学科发展

精准定位强谋划 凝聚力量再出发

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三周年主题活动之一,2020年6月4日,第八党支部以“研究所发展定位研讨”为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支部党员就研究所发展定位、学科发展方向、创新创业、科研诚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推动研究所事业发展要做到“七个坚持”。现将支部党员讨论心得汇报如下。

一、坚持立足长远谋划发展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尤其要认清长远趋势”,研究所发展定位不外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农科院建院60周年贺信中,除了“三个面向”“两个一流”和“一个整体跃升”,还对中国农业科学院提出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的要求。方兴同志认为,研究所发展定位要落脚在这一点上,只有自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跳出农产品加工本身从更高的层次去谋划,才能找准方向和定位。到2035年和2050年,中国会是什么样,中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会是什么样,中国人民对营养的需求、对农产品和食品的需求会是什么样?要对此进行研究、想象和预测,预测的越精准,发展定位越准确。

二、坚持服务政府、市场和社会职能

支部党员普遍认为研究所应立足国家队使命。徐平丽同志说,加工所是国家科研机构,要立足于科学研究,奔跑在技术的前沿。杨志君同志认为,研究所发展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三农”事业发展做贡献。董维同志认为,研究所应同时服务于政府、市场和社会。在服务政府方面,主要扮演好两个角色,一是做政府在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领域的高端智库,建议重视和加强产业发展宏观战略研究,培养一批宏观战略研究专家;二是做产业协同科技创新的引领者与牵头人,成为政府和市场的中介,促进产业、技术、人才、资源和资金进一步集聚。在服务于市场方面,董维认为加工所提供给市场的终端产品应该定位在技术输出和研发服务上,而非产品本身,研究所应成为产业关键技术研发转移平台和企业转型与创新技术支撑平台,而不是发展成为生产营销型企业。建议逐步提高企业项目研究资金占比,国家项目资金和市场项目资金比例逐步达到为4:6或5:5。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要做好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要重视科普、研究生教育和各类培训工作。同时,支部党员认为,我所虽然是国家队,但研究所立足首都,北京市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其他省市无法比肩的创新资源,建议重视和加大与北京市各级政府的战略合作,在政策、经费、人才引进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为首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三、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全面改革。徐平丽同志指出,改革是必然选择,不管研究所最终是何种身份,都要进行改革。方兴同志认为,要建立现代院所管理制度,形成责权利明确、层次分明、协作高效的管理体系,制度化、规范化、协作化的工作流程。董维同志建议,要积极探索新型科研机构发展道路和一所两制发展模式,发挥好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品牌效应,联合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吸引高水平人才团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型创新平台。建议在合肥院和潍坊院先试先行,探索适合我所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和配套政策,为改革发展奠定基础。

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知进知止知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黄璐璐认为,研究所目前存在发展重点不明确,学科方向大而散,特色和优势不突出等问题,应统筹考虑研究所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按照“立足优势、挖掘潜力、扬长补短”的原则进行战略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学科发展,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董维同志建议,要加大顶层设计力度,调查研究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和发展现状,分析比较我所科技竞争力的优劣势,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集中优势精准发力,力争用较短的时间推动2~3个优势学科进入“领跑”阶段方兴同志建议,要以学科建设为抓手,紧盯学科前沿趋势与动态,把握好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对农产品加工学科的渗透效应,构建形成1-2个王牌学科、3-5个主力学科、2-3个储备学科的体系布局。

五、坚持以人为本

研究所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支部党员一致回答“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刘静诺同志在发言中提到,加工所要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安全和更加营养健康的农产品和食品作为奋斗目标。方兴同志说,加工所发展主要依靠全体干部职工和研究生,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建立稳定的集体与个人利益联结机制;职工要正确定位,明白“我是谁”,积极投身研究所建设,在研究所事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在谈到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问题时,大家一致认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坚持以人为核心,通过改革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裴颖同志说,目前勇于投身创新创业的科研人员不多,主要是缺少创新创业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科研人员主观意愿不强、动力不足。她建议,研究所要搭台铺路,支持先试先行,打造创新创业成功案例,让广大科研人员认识到创新创业有甜头、有奔头,激发创新创业热情;要加快推动人才分类评价改革,畅通创新创业人员考核、职称评审和晋升渠道,消除“后顾之忧”;要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按照“能放尽放”的要求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减负松绑,充分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六、坚持求真务实、诚实守信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科研诚信直接影响科研环境,而科研环境对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人才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贾楠同志提出,要关注科研经费使用的诚信问题,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与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王益慧同志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科研诚信管理,一要完善科研诚信管理工作机制,将科研诚信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二要构建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对重要学术论文等科研成果开展全覆盖核查;三要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入学入职、职称晋升、参与科技计划项目等重要节点必须开展科研诚信教育;四要严肃查处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

七、坚持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发展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大家认为,研究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好方向舵和压舱石的作用,压实责任、严肃纪律、强化担当、狠抓落实,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和风清气正的创新环境,把全所上下凝聚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事业上来,凝聚到落实“三个面向”“两个一流”的实践上来,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杜坷同志提出,要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研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整合力量,加快推动改革发展。徐平丽同志说,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着力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用身边事带动身边人,凝聚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通过本次研讨,第八党支部党员深刻认识到职能部门岗位重要、责任重大,要找平台、搭舞台,完善制度建设和后勤保障,让科研人员能够专心的冲锋陷阵。新时期发展背景下,为了扮演好设计员、解说员、联络员、服务员、补给员和消防员等多个角色,职能部门职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宽思路、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永远比科研人员多想一点、多学一点、多做一点,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为研究所快速稳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