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两优一先】张德权:深耕肉类加工科技创新二十载 践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2021-2022年度“两优一先”评选表彰活动。我所张德权同志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佟立涛同志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充分展示了我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农产品加工科技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为弘扬新时代农科精神,传递榜样力量,现推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供学习借鉴。


张德权主要从事肉品科学与营养工程研究,2021—2022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64篇,授权国际专利4件、发明专利13件,制修订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8项,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荣获神农英才领军英才、中国农业科学院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荣誉称号。2021年度、2022年度党员民主评议均获得优秀等次。

基层挂职锻炼,坚定初心使命,深耕肉类加工科技创新

2002年10月,张德权作为第二批博士服务团成员赴宁夏吴忠挂职锻炼,期间走访了盐池、同心等贫困地区,发现宁夏滩羊优势突出,但当地农牧民基本靠卖活羊维持生计,收入极低,肉羊产业精深加工率与发达国家相差17倍以上。他内心触动很大,决心一定要攻克技术难题,改变我国肉羊产业链短、加工落后的状况,破解产业困局。2003年挂职结束回到加工所,就义无反顾投身肉品科研工作,一干就是20余年。

万事开头难,当时加工所刚成立,一切从零开始,他带着2名学生,在人员短缺、平台短缺、项目短缺、经费短缺等重重困难下,加班加点工作,同学们昵称他为“陀螺张”。20年来,父母和妻子给予了他充分的支持与理解。他牢记并践行国家队的使命担当,逐渐搭建起肉品加工保鲜工程化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平台,努力为我国肉类产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发扬斗争精神,攻克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助力肉品加工科技自立自强

张德权带领团队成员大胆创新,按照产业问题-理论突破-技术创新-装备配套-标准构建-产品开发-典型示范-产业推广的范式,攻克一项项技术难关。

我国羊肉产量世界第一,但加工技术装备落后、附加值低,面对这一突出问题,他们不断探索、试错,首创了我国自主的羊肉梯次加工技术与标准体系,结束了长期引用澳新技术装备、标准适用性差的局面。他们扎根青海、宁夏、内蒙、新疆等肉羊主产区,战严寒斗酷暑,手把手传授、推广新技术。经过持续的科技帮扶,农牧民脱贫了,生活富裕了,青海牧民以赠送“情系高原,服务牧民”锦旗的方式,表达对一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技工作者的赞扬和感谢!

根据我国居民饮食习惯和烹饪加工方式的特点,张德权学洋不唯洋,带领团队首创了畜禽肉能量代谢酶控僵直保质新理论,在冷鲜肉仓储物流保鲜领域填补多项技术空白。提出了热鲜肉冷链调运新策略,为保障畜禽肉类供给提供了新方案和重要科技支撑。这些工作赢得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2017年张德权入选国际肉类科技大会奖中国唯一评委,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中国科学家的风采。

厚植三农情怀,践行“三创一体”,推动肉类加工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国家队的一员,张德权常常告诫自己一定要聚焦主责主业,解决产业重大问题,不仅要突破理论,更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张德权立足青藏高原当地资源禀赋,提出走传统特色畜禽产品预制化的“社区脱贫”发展模式,科技助力青海河南县、共和县脱贫摘帽。他牵头建成首个部级预制菜肴研发平台“农业农村部中式肉类菜肴制品加工技术集成实验室”及国家肉类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科创中国”肉类加工产业服务团,探索“三创一体”转化模式,在肉类主产区开展技术与产业服务,累计带动120余万户农牧民增收,推动我国肉类加工产业转型升级。

面向未来,张德权表示,将按照“四个面向”要求,发挥党员科学家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团队向肉品科技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为我国由肉类生产大国向肉类强国迈进而继续奋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