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成果转化

“苹果制汁与制干适宜性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农业部科技成果鉴定

2014年3月12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完成的“苹果制汁与制干适宜性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鉴定会在京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文学处长、加工所戴小枫所长出席鉴定会,会议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王馨主持。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成果完成人毕金峰研究员的汇报,审阅了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该成果在苹果制汁、制干品质核心指标筛选、加工适宜性评价模型建立等方面具有创新性,整体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FAO统计,2012年世界苹果产量为7637.87万吨,中国苹果产量3700万吨,占世界苹果产量的48.44%。目前,我国苹果鲜果消费2800-3000万吨,制汁约500万吨,制罐100-200万吨,鲜果出口100万吨。尽管我国苹果在鲜食消费量和加工量上均居世界前列,但仍存在原料品种多、品质差异大、缺乏加工专用品种且无系统的加工适宜性评价体系等关键技术和产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组织专家开展攻关,收集了220个苹果品种的生物学性状和品质指标基础数据,分析得到包括感官指标、理化与营养指标、加工指标、特征性物质及DNA指纹图谱在内的特性参数12000余条,为苹果品质分析和加工研究奠定了基础。该成果建立了苹果原料制干、制汁适宜性评价的核心指标体系,以综合评价和加工适宜性评价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苹果原料理化品质评价技术、鲜食苹果品质评价技术、苹果脆片品质评价技术、苹果制汁品质评价技术、苹果品种制干、制汁加工适宜性评价技术等体系;制定了苹果鲜食、制干和制汁适宜性评价标准,筛选出适宜制干苹果品种70个和适宜制汁的苹果品种58个,为苹果加工专用品种选育、加工品质提升以及制品的标准化提供参考。
    该研究成果目前已经在多家企业应用, 2008-2013年间累计实现新增销售额达1.7亿多元,新增利税670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提升我国苹果加工利用水平、提高苹果加工制品品质和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