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科研进展

食物营养与功能性食品团队揭示不同发酵剂对鲜米粉食用品质、微生物组成和风味的影响机制

传统米粉发酵是利用原料自身携带和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所需时间长,制作的米粉品质不稳定,很容易被有害微生物污染。本研究以不同组合复配方式制作发酵剂,验证不同组合复配方式的发酵剂对鲜米粉食用品质的影响,探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和风味物质的变化。

结果表明,添加自制发酵剂后发酵时间由传统自然发酵的36小时缩短至12小时,效率提高3倍,米粉的蒸煮品质和质构特性也显著改善。此外,和自然发酵相比,添加发酵剂制作的鲜米粉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细菌和真菌群落显著聚集,优势菌群特征明显,提高了发酵鲜米粉的食用安全性。采用GC-IMS和GC-MS两种检测手段,在5组发酵鲜米粉的4个发酵阶段共检测出115种关键挥发性化合物,发酵鲜米粉在发酵过程中醛、醇、酸、酯类含量增加,醛类含量减少,其中有50种挥发性化合物的相对气味活性值均大于0.1,说明对发酵鲜米粉的风味具有较大贡献。本研究结果可为鲜米粉规模化、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该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IF=6.475,Q1)在线发表。硕士研究生王爱霞为论文第一作者,王凤忠研究员和佟立涛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972005)和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res.2022.11118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