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所内要闻

深入调查 提出小麦产业技术需求 分析研究 理清小麦生产质量现状

2009年5月11日,由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后加工研究室主办的“2008年黄淮冬麦区小麦质量调研结果报告会”在北京举行,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张国良处长,部分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全国30多个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部分企业代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科技日报》等新闻媒体约5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主任肖世和研究员主持。
    会上,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张国良处长在讲话中说,黄淮麦区是我国冬小麦的主要产区,也是最主要的小麦调出地区,其产量占到全国小麦总产量的60%左右。调查和研究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的质量、粮食收贮库的商品小麦质量,对我国小麦生产、贮备和食品加工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现代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他强调,本次调查研究不仅为完善现代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目标、凝练任务提供了参考,也为小麦育种、栽培和加工利用提供大量的信息,还为政府决策、企业运作、市场营销提供参考资料。
    产后加工研究室主任魏益民教授公布了《2008年黄淮冬麦区小麦质量调查研究报告》,向大家介绍了黄淮冬麦区小麦质量调查研究工作。他说,2008年,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后加工研究室组织6家科教单位分别采集了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陕西省共18个地市54县162个乡镇的农户田间小麦495个样品和粮食收贮库或收贮点的小麦商品粮162个样品,进行了品质分析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被调查的4省18个地市农户种植的品种中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平均占有率为32%;33%以上的样品达到了国家优质强筋小麦2级标准;粮库抽样小麦中约10%的样本达到了国家优质强筋小麦2级标准。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在优质强筋小麦育种和推广上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粮食收贮管理和检验技术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本次调查对黄淮冬麦区的小麦品种的数量、布局、品质现状及优质小麦品种在生产上所占的比例,品质性状在地区间的差异、变化幅度,品种品质的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各参与单位写出的区域报告的基础上,汇总形成了《2008年黄淮冬麦区小麦质量调查研究报告》,为小麦育种、栽培、加工利用和优质区划、政府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