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 百家争鸣» 第2期:研究所定位

对加工所未来发展的几点想法

入职七年,不管是在所里工作,还是在部里、院里借调,我也总在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思考着我所的发展,有幸趁这次机会将那些碎片化的思考整理成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加工所未来的定位

在经历了将近10年的改革和战略性调整后,我所基本完成了“拟转企”的改革定位,即从完全依靠国拨资金运营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并且不断做强做大,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据了解,2020年底前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将收尾,具有经营类业务的科研事业单位转企已是大势所趋。在本次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我所有可能改制成为“公益二类”或“公益三类”,但不管是转成那类,我们都应该做好迎接市场化冲击的准备。我认为,既然要变革,首先要确定自身定位。加工所作为农业农村部直属二级事业单位,即使转企也应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发展目标,不能采取“什么盈利就发展什么”的发展战略,也不可以擅自改变国家赋予必须实现的重要任务,更不能任意放弃国家决定从事的主要科技方向,尤其是国计民生和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科技目标。我所将自己做强做大,让全所职工生活收入有保障,这只是实现了一个方面的目标。社会并不仅仅满足于国有科研院所或国有企业的“独善其身”,而是要求我们必须“兼善天下”,所以我们的根本性质还应该是促进及引领国家及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我所未来的定位目标应为以下方面:第一,有利于实现国家科研创新体系的整体有效运行和保证科技成果的有效扩散。第二,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大民生事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实现关键科技创新突破,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危机应急机制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科技依托作用。第三,在改善产业发展结构方面发挥关键的科技推动作用,实现科技产业化和产业科技化。

二、加工所未来的发展模式

找准发展定位,即解决了“为了谁”的问题。那么下个问题就是“怎么做?”即研究所未来的发展模式是什么。我想,随着转企改制、市场化转型等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我所应借鉴改制成功企业的经验,并结合我所自身特点,确定我所未来的体制。就目前我所掌握的信息,电科院二十所的模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所也可以推出加工所的“1+1+N”,即“1个”从事生产经营性业务和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广转化的集团公司,加“1个”服务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产业任务的创新中心,以及“N个”平台及子公司(由各个科研创新团队开办)。

确定体制后,我们要借鉴先进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通过系列改革举措改善商业和经营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寻找经济增量点、创新产出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获得经济增量及利润的双增长。

(一)打造核心技术、核心产品

对科技型企业而言,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的演进:项目生存型模式→产品扩展型模式→运营客户型模式→集成产业链型模式。我所转企之后最终的目标应是集成产业链型模式。但近期改革的目标应锁定在“产品扩张”策略上,利用产品化改革实现以产品为核心的收益增长。打造我所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应该是摆在我们眼前最迫切的任务。

(二)寻找经济增长点,科学制定产出结构模式

1.经营技术:拥有核心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保证核心技术国内领先的相对优势,并能管理和掌控核心技术;拥有可内部转化、也可以对外转让销售的技术;技术收入既有国家拨款,也有自主创新的投入预算。

2.经营产品:拥有农产品加工产品开发能力,利用手中核心技术的优势,不断引领产品发展;拥有较高的产品化成熟度,国家战略需求产品与横向市场化的产品可差异化发展;拥有相对固定的战略价值客户群;各专业产品搭配服务进行组合,形成产品收益。

3.经营解决方案:拥有农产品加工领域业务范畴内各专业产品、服务任意组合的方案解决能力,拥有农产品加工产品生产线系统单元总装总测、集成交付的能力和权利;各专业产品组合营销、解决方案、总装总测、集成交付等业务。

4.经营服务支持:拥有优质的售后服务能力,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技术产品培训、系统升级换代、售后支持等服务。

就目前大环境而言,调整研究所产业结构、创新多元化的产出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甚至是调整经济增长路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才能实现我所的可持续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