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创新» 科研成果» 获奖» 院级奖

马铃薯中式主食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成果名称:马铃薯中式主食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州市健力食品机械有限公司、南京市扬子粮油食品机械有限公司、北大荒马铃薯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凌志马铃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海乐达食品有限公司、陕西金中昌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巨鹏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原滋味食品有限公司、武汉市江声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戴小枫、胡宏海、木泰华、张泓、孙红男、张春江、陈井旺、张雪、张苗、刘倩楠、刘兴丽、黄峰、徐芬、张良、岑军健

起止时间:2011 年07月01日-2015 年12 月 31 日

获奖情况: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杰出科技创新奖

内容提要: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因马铃薯不含面筋蛋白,成型性、延展性、成膜性、持气性差,手工难以制作成适合我国居民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的主导产品,一直未成为我国居民主食。为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健康中国建设,马铃薯中式主食产品工业化生产势在必行,但存在缺乏中式主食加工专用原料标准、核心关键技术、专用加工装备等技术瓶颈。“马铃薯中式主食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在主食加工专用原料评价、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生产线集成与重大产品创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并进行示范应用,引领了我国马铃薯主食产业发展。

1)揭示了马铃薯主要成分与小麦面筋蛋白的互作机制,阐明了不同原辅料对面团网络结构形成的影响,为马铃薯中式主食原料复配调控奠定了基础;创建了马铃薯中式主食加工原料的评价方法,突破了我国马铃薯中式主食加工原料评价方法和标准化技术瓶颈;

2)突破了马铃薯中式主食加工成型难、发酵难、粘度大等技术瓶颈,为面条、馒头、挤压三大类马铃薯中式主食产品创制奠定了基础;

3)创建了基于营养当量/成本比的马铃薯中式主食最优占比阈限,产品标准和加工系列生产线,实现了三大类200余种产品工业化、自动化、规模化生产;发明了马铃薯特异性基因对比与近红外光谱耦合的马铃薯中式主食鉴伪方法,为产品市场准入和政府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本项成果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6件,实用新型专利5件,制定行业标准1项,企业标准3项,出版科普图书1部(8册),参编著作1部,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收录2篇),研发三大类200余种新产品,创制专用装备10台套,创建了22条示范生产线。近三年在九省七市50多家企业生产,总量达18.9万吨,累计销售额45.4亿元,为社会创造新增经济效益8.9亿元。带动20万户农民种植马铃薯,增加农民收入4.0亿元。部分成果2015年被农业部评为农产品加工业十大科技创新推广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

 

TOP